川观新闻记者

“瞧,我的家乡到了!”9月16日,在从深圳飞往巴中的飞机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专门选了靠窗位置。尽管是第一次直接坐飞机返乡,但这片山水的模样还是让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连日来,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全省各地精准对接、精心组织两院院士市州行活动。成会明等诸多川籍院士返回家乡考察,同时受邀而来的其他院士和专家也深入各地开展调研,大家共话乡音、共谋发展,不断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突出优势 支招地方建设发展

“每次回巴中,都会发现新变化,这一次感受最深的是交通变化。”成会明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了一定的基础,“发挥好区位优势、绿色优势,巴中的发展前景可期。”

在“院士专家巴中行”期间,韩杰才、成会明、魏于全、江松、宋永华5位巴中籍院士先后发言,一边感怀家乡的巨大变化,一边立足各自领域和研究方向,为家乡建言献策,为巴中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内江在氢能源产业上有优势,川威在这方面大有可为。”9月19日,从内江走出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也回到家乡,结合自己对内江的老印象和新认识为家乡建言献策,其中多次提到位于内江威远县的钒钛钢铁企业——川威集团。

干勇介绍,纯氢冶金是实现低碳近零排放的冶金技术,也是目前各国非常重视的前沿性技术。内江页岩气资源丰富,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而页岩气制氢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加上川威集团所具有的基础,发展纯氢冶金优势突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是广安人。9月17日,他前往广安岳池考察。“万万没想到广安变化那么大,万万没想到岳池这样一个县城能够建起这么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冯小明建议当地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希望我们的干部也多参加高端生物医药学术会议,既扩展知识面,还可以有针对性、高效率地招商引资。”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并不是雅安人,但受邀走进当地的玄武岩纤维企业。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乡,这位防护工程专家立即打开了话匣子。“通过玄武岩纤维技术研发,解决混凝土强度的问题,可在多个领域大有作为。”周丰峻建言,雅安要抢抓川藏铁路建设等重大机遇,研发生产更多高质量的玄武岩纤维技术产品。

对接项目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9月19日,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暨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在宜宾三江新区成立。在经过长达4年的反复考察、比较和对接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把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放在了宜宾。

“不论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还是市场推广,宜宾都有优质的条件和支撑。”欧阳明高说,院士工作站成立后,将与宜宾市、成渝地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单位紧密合作,致力于推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着重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

在两院院士市州行活动中,各地积极对接新项目,充分发挥院士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

“中国牙谷”是在资阳布局打造的口腔产业园区,目前已引进知名口腔企业72户,其中22户企业的80个“资阳造”产品已投放市场。9月19日,资阳邀请专注口腔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学东、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院长叶玲前来考察调研。

当天上午,在院士和专家们的见证下,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牙谷研发孵化中心揭牌成立。未来,口腔疾病研究领域诸多创新项目将在此孵化,实现产学研合作相互促进,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此次两院院士市州行活动中,南充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陈宗懋、张兴栋、何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前来,他们也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9月18日下午举行的签约仪式上,现代蚕桑丝绸产业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共建医疗纳米材料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与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共建医学中心项目、桑叶茶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开发项目签约落地。

拓展合作 强化高端人才支撑

“对来德阳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一站式解决子女就学、住房保障、配偶就业等问题。”在9月18日下午举行的先进材料与装备制造专题对接会上,德阳市向两院院士们发出“求贤令”。

在德阳看来,高端人才是当地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重要支撑。目前,德阳已拥有国家级省级高新区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8个,吸引更多领军人才、拓展更大合作空间,将是接下来人才工作的重点。

在攀枝花,与两院院士的合作也日益深入。9月18日,一场关于钒钛资源利用的学术研讨会在“云端”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与攀钢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面对面,就重大技术变革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攀钢集团就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启了合作。近年来,双方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10余项科研项目,更是为攀钢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助力。9月14日,双方又签订新的合作协议,决定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深度合作。

此次活动,泸州共邀请到10位两院院士参加,其中医药健康领域的专家占了一半。围绕这些顶尖人才,泸州重点拓展医药健康领域合作,力争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9月18日,泸州与多名院士签署《泸州市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战略合作项目协议》,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健康、院企合作等医药健康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下一步,泸州将充分发挥国家院士(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联合开展疾病基础与临床及其转化应用的研究,推进泸州医药、医疗、医教、医养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医药健康服务辐射能力。

(采写:吴忧 钟帆 郑志浩 何浩源 文莎 王吉南 蒲南溪 余如波 唐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