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院士名片

陈政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桥梁等大型结构的工程力学问题研究

看装置、做讲座、主持项目评审……9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头脑风暴”都献给了四川交通运输发展。

因为参与进藏公路避灾减灾的策略性研究,此前,陈政清曾多次来川,也和四川交通结下深厚情谊。此次四川行,恰逢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交通全省”实施意见之际,对此,他建议:加大四川西部公路的交通科技研究力度。

早上7点多,73岁的陈政清就坐车前往温江,参观四川公路设计院结构试验中心“超大吨位六自由度试验加载系统”。该系统是交通运输部的创新研究项目,2018年定题,经过2年运用,于今年上半年通过评审,陈政清正是评审组组长。当时正值疫情期间,评审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这次来成都,他特别提出,要去看看实物。

之所以这么看重,是因为该系统可模拟关键受力节点的复杂受力和边界条件,为支撑桥梁工程技术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装备和条件,全国仅此一套,被陈政清评价为“国际领先”。

在随后举行的“桥梁振动与振动控制”的学术讲座上,陈政清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桥梁风致灾害的各种类型,提出了灾害的有效控制措施,特别重点介绍了控制桥梁振动的创新技术——电涡流阻尼器。该阻尼器为全金属结构,寿命周期长,能够有效解决桥梁的各类振动,为我省桥梁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亲自听到陈院士讲座,非常受启发。”四川公路设计院桥梁分院一名参加讲座的设计人员说,自己面前就像一扇门打开了,看到更多桥梁建设的设计思路,和防灾减灾的技术手段。

“昨天的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专题对接会上,我们听了四川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报告,印象很深。”陈政清说,四川交通发展很快,报告也很客观地提到了存在的几个不足,其中一个就是今后要加强在交通科技方面的发展,“往四川西部发展,公路是很好的突破口。”

在他看来,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国家规划、政策在向西部倾斜,科研、创新也在向西部汇聚。研发本质是解决问题,四川往西是川西北高原地区,山区多,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建设平安交通、智能交通的需求大。天时、地利结合,四川交通科技可在这方面寻求突破,加大投入和力度,推动交通科技进一步发展。

陈政清还作为专家组组长,对四川公路设计院的“多跨梁桥变刚度支座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项目进行了评审。“这个项目很有意义,既有科学技术研究意义,又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他以此举例说,交通科技研发要注重应用,推动科研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