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成栋


作为全国油菜第一大省,四川种植面积1900万亩、产量310万吨左右。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四川油菜产业由大变强?9月18日,在“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开幕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给四川支招——足数量、优质量、绿生态、高效益。

具体来说,首先是超高密度种植增加油菜产量。王汉中院士指出,综合国际贸易形势、耕地面积等因素来看,满足国内油料需求“数量足”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单产。而提高农作物单产,则亟需新的绿色革命。方向,则是眼下实践中增产明显的超高密超高产技术。

“在江西九江等地的实践显示,超高密度试种的油菜,亩产321公斤,比常规密度增产24.7%。”王汉中说。

其次,则是针对市场端消费者对于营养品质改良需求,推动油菜“质量优”。王汉中说,质量优的油菜,应包括营养充足、健康绿色等要素,以破解农产品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共存的局面。而从全国营养结构来看,富硒油菜是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

再者,是种植管理过程中,推广循环绿色技术保障“生态绿”。王汉中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四川乃至全国的油菜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施用过量且利用率处于低水平。因此,推广已经成熟的

稻油轮作、种养循环等技术,实现培肥、增产、秸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增加了油菜等作物的产量。”

最后,是未来的油菜还要推广新型农业模式以助推实现“效益高”。王汉中说,未来农业模式,应该是以多业态融合、绿色化投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操作、智能化管理、产加销一体、企业化运营、品牌化发展、国际化竞争为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安全、绿色、健康、愉悦新需求为目标的产品、业态和服务。 例如,四川壤塘,当地 将“壤巴拉” 功能型菜籽油品牌打造成壤塘文化名片。目前,“壤巴拉”菜油118元/斤,供不应求,亩综合收入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