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哒哒哒……”9月7日,位于南充市顺庆区的渔溪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内,旋耕机、播种机等机械设备往返穿梭,平整土地。

渔溪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抢种蔬菜情景。黎涛 摄

“最近下小雨,趁着土地墒情好,赶紧把菜种下去。”园区业主、青洲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合明表示,公司已经分3批次种下近800亩萝卜,预计亩产可达到5吨左右,还配套种植了时令蔬菜,确保土地不闲置。

当前,南充各地全面推进抢收、抢管、抢种、抢治“四抢”工作,迅速推进晚秋粮食生产,全力作答“丰收考卷”。目前,全市共落实晚秋粮食播栽面积65.5万亩。

复耕1.7万亩撂荒地

因地制宜扩面增粮

9月12日,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熊家桥村,种植大户姚杨驾驶旋耕机整治一片撂荒地。今年上半年,他整治了450亩撂荒地,全部种植水稻。如今水稻归仓,经过秸秆还田、深耕保墒的450亩撂荒地也已变成熟地,他准备全部种上油菜,“这一轮再整治100亩,全部种冬小麦。”

“全镇新一轮撂荒地整治预期完成800亩。”会龙镇镇长王智霖告诉记者,秋收完成后,会龙镇已开始对“碎片田”进行新一轮整治,变“碎”为“整”;同时,会龙镇围绕晚秋小麦、油菜、土豆生产任务逐一明确种植责任人,落实种植区域地块,制定保障措施。

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杜晓宇表示,晚秋生产以来,南充坚持扩面增粮:以幼龄园地、撂荒地、“非粮化”腾退地和“四边地”为重点,依托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项目,大力实施增、间、套、围,扩大秋豆种植;以江河沿岸冲积土、砂壤土为重点,推广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机械化播种和管理技术,推动秋洋芋生产节本增效;以有水源保障的平坝田为重点,发动农民、新型种粮主体积极蓄留再生稻,“坚决做到应种尽种、满播满栽。”

8月至今,南充累计兑付撂荒奖补资金1663万元,带动群众复耕1.7万亩撂荒地,发展晚秋粮食生产。

派出6000余人次“田管家”

技术指导全覆盖

9月7日,南充市农科院油菜所、玉米所等9个相关业务部门派出专家到仪陇县柳垭镇白庙子村、金花寨村指导晚秋生产,开展“鲜食豌豆尖栽培技术”“油菜两改三适两抗技术”“甘蓝型双低油菜菜油两用综合技术”培训,并为村民送去豌豆、油菜等优质种子。

“送出的种子都是新品种。”南充市农科院特种所副所长陈胜荣告诉记者,希望借此改善过去豌豆种植粗放导致的品质、效益低下等问题,提高农户种植豌豆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群众在种植、管理中间遇到的具体问题一对一解决。”

“有了‘田管家’,种好田的信心更足了。”前来接受培训的白庙子村村民宋春敏告诉记者,去年她家试种了5亩豌豆,市农科院专家从播种到管理再到销售,全程帮助,最后实现产值近2万元。今年,该村计划将豌豆种植面积扩展到40亩左右。

晚秋生产开展以来,南充已累积培训农技干部1000余人,出动6257人次技术人员,覆盖全市各个乡镇村组,在一线面对面、点对点开展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做好晚秋生产。

同时,南充各县市区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锁定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晚秋播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