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钟振宇

9月18日,在位于兴隆湖畔的天府新区英才中心,一块红绸在众人瞩目中缓缓落下,标志着中国工程院和四川共同谋划的一件大事正式开局。

当天下午,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四川研究院(以下简称四川研究院)和四川省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四川省工程院)正式揭牌。两家单位正式入驻天府新区成都片区。

名字雷同、同一天揭牌,这两个高规格的研究院有何背景,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未来它们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来一一揭秘。

四川研究院和四川工程院,傻傻分不清楚?

要了解两个研究院的区别,首先要从二者的成立背景说起。事实上,在揭牌仪式前,两家单位已经正式成立。

2018年12月,四川省政府和中国工程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四川研究院。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四川研究院的正式组建。其性质是双方联合共建的非法人公益性学术机构。

据省科技厅厅长刘东介绍,建设四川研究院,是深化院地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落实中国工程院“顶天立地”战略构想,打造区域高端智库的具体举措。

四川研究院依托中国工程院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及高端智力资源,负责组织院士专家围绕我省关键行业、重点产业中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咨询项目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四川工程院就是为了深化四川与中国工程院的合作,高标准建好四川研究院而建立的。今年1月,经省委编委会批准,四川工程院作为公益一类法人事业单位正式成立,负责全面承接四川研究院各项工作。

四川省科技厅和中国工程院联合设立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双方每年投入 1500 万,四川省工程院作为受托管理方,组织院士专家围绕四川重大需求开展咨询研究。

四川研究院如何运转?

记者了解到,四川研究院在四川省政府和中国工程院的省院合作领导小组(筹)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川研究院设立了院长、学术委员会以及具体办事机构。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担任。学术委员会由2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起,四川研究院共邀请了30位院士领衔战略咨询课题,开展项目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工程院陈鲸院士牵头的咨询研究项目,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杜祥琬、赵宪庚等10位院士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建议打造“超大功率自由电子激光极紫外光源及光刻技术试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突破高端芯片制造“卡脖子”瓶颈,支撑四川创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按照四川研究院总体规划,省科技厅、成都市政府、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三方签署了共建四川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做好四川研究院的建设保障工作。

按照协议,成都市每年将为四川研究院提供400万元运行经费,为未来发展预留500亩建设用地土地;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为四川研究院提供1200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场所。

刘东表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四川研究院的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将为四川研究院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