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园洁

一排排新房整齐靓丽,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干净整洁,一张张笑脸满面春风……自2010年茂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试点活动以来,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拼搏发展,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文旅融合

民俗文化带动群众增收

伴随着悠扬的羌笛声,欢快的舞蹈跳起来,优美的萨朗表演,空灵的羌族多声部合唱……这是每天上午9点,在中国古羌城内再现古时羌族开城仪式时上演的特色节目。

茂县羌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景区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祭祀礼仪,充分体现了羌族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的生息特点,是中国羌族文化活态展示、展演区及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

“茂县羌族文化历史悠久,趁着周末,来感受一下当地的民族文化。”来自成都的苗徐俊女士说,怕错过开城仪式,她早早便来到现场等待。

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不仅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还能助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挑拣好铁料、喂入炉灶里,来回拉动风箱烧旺炉火……在古羌城的文化活态展演厅一角,68岁的吴贵云正向游客展演打铁技艺,“我年龄大了,干不动体力活,现在这个工作既有趣又轻松。”谈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自雅都乡雅都村村民吴贵云高兴地说。吴贵云是村里的贫困户,2013年被招入景区从事铁匠技能展演一职,每年有2万余元的工资收入。

长期以来,该景区积极响应茂县县委、县政府关于“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旅游拉动”的发展战略,依托优势,突出景区“羌民族民俗文化活态展示”名片,认真探索发展旅游扶贫新模式,积极拓宽当地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截至目前,该景区已实现427人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

依托民族文化特色资源,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画卷在茂县大地徐徐展开。

民生保障

共享成果增进群众福祉

房屋整齐排列、村道平整干净,村民有说有笑、小孩嬉戏打闹……走进南新镇文攀村,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映入眼帘。

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收入偏低,是文攀村村民搬迁之前的生活写照。2007年,文攀村从原居住点整村避险搬迁至现安置点(牟托村沙坝田),群众居住由大分散变成小聚居,现有村民70户227人。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子。现在,孩子们上的是漂亮的学校,生病就医有现代化的医院,我们感到很幸福。”村民冷秀刚说。如今,村民过上了新生活,谁家有事大家都会积极去帮忙,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近年来,文攀村通过灾后重建、“三百”示范工程、脱贫攻坚等惠民工程的实施,交通、水利、电力、管渠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该村引导村民种植车厘子、金黄枇杷、青红脆李等特色水果,并积极发展羌山泉水土鸡养殖项目。据了解,去年,全村人均收入上万元,实现了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的目标。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茂县大地上已铺展开一幅幅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美丽画卷,各族干部群众“像糌粑和糍粑一样捏成团、抱成团、聚成团”,凝心聚力,开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