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工程、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说到港珠澳大桥,这些关键词就浮上脑海。8月14日,记者走访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探得港珠澳大桥罕为人知的另一面。

筹建设想萌发于上世纪80年代

港珠澳大桥2009年12月动工建设、2018年10月开通运营,历经8年多建成,对一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来说,建设工期并不算长。

但准备时间却不短。2003年8月,国务院同意粤港澳三地成立“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全面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拉开了这座世纪工程的建设序幕。

筹建时间更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富商胡应湘就提议兴建伶仃洋大桥;1989年,珠海市首次公布了伶仃洋大桥计划,后来因客观原因搁浅。直到2003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所取代。

数十年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一直比较薄弱。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香港与珠海等西岸城市的时空距离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45分钟左右,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规划设计标准就高不就低

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高于内地桥梁设计使用寿命的最高标准100年。这是为什么呢?

港珠澳大桥由粤港澳三地共建共管,三地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工程管理、市场环境、责任体系、机制效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实现统一?前期规划建设时,三地政府派出代表组成的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建立起了三地共建共管的决策机制和运营管理平台。为统一协调,具体规划、建设标准就高不就低,因此大桥设计使命寿命采纳了香港方面的设计建设标准——120年。

建设方案为何是“单Y”而非“双Y”

港珠澳大桥一头连珠海和澳门,一头连香港,呈“Y”型。为何不采用双“Y”设计,将紧邻香港的深圳也连起来,实现“一桥连四城”?

据介绍,无论是早期拟建的伶仃洋大桥,还是后来确定的港珠澳大桥,建横跨珠江口两岸的过江通道,主要目的在于加强香港与西岸的联系,促进生产要素流通。

从整个区域发展来看,港珠澳大桥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把香港、澳门与广阔的内地联结起来,形成大珠三角交通网和经济圈,“单Y”方案能满足这一需求;从现实来看,若采用“双Y”方案,深圳境内选址困难且环保风险大,且一次性投资将增加50%,资金压力巨大。本着统筹规划、有序建设的理念,最终,“单Y”方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