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人物名片

杨光垚,男,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处处长,理学博士。长期奋战于科技政策与体制改革一线,在全省推动创新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的浪潮中争当先行者和探路人。

主要事迹

“守卫发际线”,是杨光垚和同事们经常调侃的话题。过去,他常年从事科技政策研究工作,是科技创新的“参谋”。

18年里,他牵头形成调研报告200余篇,提出工作思路、对策建议700余条,用思考把自己和四川创新发展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他参与起草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四川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科创十条”等重要文件,成为四川创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杨光垚长期奋战于科技政策与体制改革一线

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难题。杨光垚发现了西南交通大学试点探索的积极意义,不断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扩大范围。6年里,通过努力这项改革推向了全省。45家试点单位已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1446项,新创办企业587家,带动企业投资近117.6亿元,这项经验在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8个区域推广。

2016年前后,当时的杨光垚躬耕在农业科技战线上。从小成长在川东深丘地带,他深知贫困地区缺人才、缺技术。科技如何助力脱贫攻坚?灵感在脑海中迸发——搭建一个在线科技服务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科技资源下移,切实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互联网+扶贫”的创新想法很快得到领导的支持。他建议成立“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形成了省—市—县—村—用户的体系和政策、管理、操作、宣传四个维度的管理制度,实现了从用户到专家精准对接。农户遇到种养殖技术等问题,通过手机APP在线提问,专家在线进行解答。该平台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农业农村展区中亮相。

如今,杨光垚已转战到基础研究战线,他的节奏更快了。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建设,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四川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的研究制定,一件件都是重担。

寄语未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托举中国梦的力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实现中国梦首先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本人有幸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澎湃大势中,从事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以点滴之力倾注国之盛事。虽然这些工作平凡而微不足道,但我深深感谢这一切的经历,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为国为民的精神脉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我坚信,这些感受和体会将会不断延续、充实,因为我们将继续怀揣梦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本文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