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文件,强调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服务,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放在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成都市也多次提出,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四川集农业大省、产粮大省与人口大省、粮食消费大省于一体,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必须拧得紧而又紧。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下,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成都农商银行负责人表示,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成都农商银行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头等大事,积极为四川种业振兴贡献力量,让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真正落实到“三农”。

文/卢文

牵好“牛鼻子”

全力保障“藏粮于地”和种业振兴

8月稻花香,清晨的阳光为绿油油的稻田披上金色的外衣,微风徐徐,广袤的天府大地稻浪滚滚。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邑县村民,华成秀没想到,自己当了一辈子农民,还能成为大邑县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种植规模越做越大。回望来时路,她对成都农商银行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充满感激。

据华成秀介绍,自2021年首次在成都农商银行申请贷款以来,该行不仅为其贷款执行利率优惠,还帮助她通过农贷通系统申请到利率贴息,实际支付资金成本仅0.5%;今年4月,她又通过成都农商银行支农特色产品“振兴贷—粮油贷”,获得100万元的支农再贷款资金支持。“在银行的支持下,去年合作社扩大了种植规模,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扩建烘焙中心和育秧中心,把合作社搞得更好。”

“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众多工作中,要找准突破重点。成都农商银行把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作为重中之重,建立粮食、种业融资绿色通道,全力支持像华成秀这样的种粮大户、农业职业经理人和致富带头人等实现规模化种植,并同步扩大金融服务种业振兴覆盖面。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行向各级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区)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30余亿元,支持了“崇州市十万亩粮田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成新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等一批农业生产基地;针对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量身打造了“粮油贷”“乡贤贷”“农信易贷”等专项信用贷款产品,用好用活用足支农再贷款、财政贴息、价格指数保险等惠农政策,在各环节引入风险分担机制,实现部分“三农”客户实际支付利率为0,破解“三农”客户贷款抵押物不足的“痛点”;先后与天府现代种业园、成都市天府农业博览园等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金额80亿元;向成都市种业协会成员授信1亿元,并与成都市种业协会、成都市农村产权流转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种业领域开展专项合作,出台种业客户专项授信方案,最高额度2000万元,其中信用额度最高300万元。截至7月末,全行粮食、种业等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超过150亿元。

融入生态圈

护航粮食“产、运、收、储、加、消”全链条

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村民王茂君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省级家庭农场崇州市集贤天地宽家庭农场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在他的推动下,该农场流转土地约530亩,除了从事小麦、油菜等种植及销售外,还开展水果蔬菜批发、技术服务与交流、休闲观光活动等业务。

在了解到其家庭农场急需流动资金后,成都农商银行快速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向王茂君发放了一笔50万元的“乡贤贷”,执行LPR利率3.7%,保障了该农场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大邑县董场镇佳浩鲜家庭农场也得到了金融“活水”的灌溉。该家庭农场负责人谢佳说,农场主要从事水稻、小麦和柑橘等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2022年春耕备耕期间资金出现短缺,正在他发愁时,成都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第一时间向其推荐了特色信用贷款“乡贤贷”,无需抵押物即可提供最高50万元授信。谢佳备齐资料后,不到三天时间就拿到了2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这些只是成都农商银行推动金融服务融入粮食“产、运、收、储、加、消”全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该行结合四川地域特点和农业产业分布,分类施策精准扶持:生产环节,在崇州、邛崃、大邑等区域重点支持小农户和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加工环节,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和加工作坊的粮食收购加工;收储环节双管齐下,一方面支持国有农业龙头企业的粮食收储,另一方面支持粮食销售企业的市场化收购,如对四川崇州粮油储备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金稻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等提供贷款支持。

产业链条“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产、运、收、储、加、消”一体化生态圈闭环。在成都农商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助力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分散的传统小农户聚合起来,还将农村职业经理人身份等商誉转化为信用,通过机械化生产、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餐桌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同时,以龙头企业的订单等为核心,通过订单式生产、品牌化销售、链式化经营连接上下游,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促进产业价值提升、农户降本增收。

探索新路径

金融科技“下乡”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为强化“藏粮于技”,成都农商银行从农业基础设施升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着手,大力支持我省相关部门和企业提高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秸秆还田利用技术、粮经复合种植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尤其是绿色高产、优质丰产的集成化技术,并适应粮食生产、消费的变化趋势,强化粮食烘干、仓储、加工,形成更高水平的粮食产后处理能力,减少生产后损失,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超过970亿元。

当农业插上金融科技的翅膀,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彭州市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全市农产品年交易额达600亿元。过去,因流通环节的资金需求瓶颈突出,制约了彭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及流通集散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彭州市政府支持下,成都农商银行探索以蔬菜、果品、粮食等农产品为质押物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丰富抵押物范畴,助推农业生产资料盘活。2022年4月,该行又率先通过当地“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农产品电子仓单系统”,以生姜、苹果等农产品作为动产质押物,向彭州市6户农业经营主体授信贷款1000万元,通过线上作业,3小时就完成了金融仓储、价格评估、保险等流程,较以前线下纸质传递流程效率提升约3倍。如今,当地农产品收购效率明显提高,“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得以逐步建立,有力地保障了居民“菜篮子”。

近年来,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成都农商银行还聚焦科技赋能,积极优化升级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目标:推进涉农信贷业务线上化,新增天府市民云申贷渠道,通过“农贷通”平台投放贷款量保持成都市金融机构首位;与成都市财政、税务、农业农村、住建、社保、交通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为城乡居民领取农业补贴、缴纳社保、水电气费和工资代发等提供一站式服务,持续推广“银村直连”“银农直连”,发挥“账务管理”与“资金支付”线上办理优势。

同时,该行积极推进新型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百村万户”整村授信专项行动;组建“1+1”支农队伍,即专项客户经理队伍和“党建+金融助理”派驻队伍,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金融对接服务,并首批派驻100名金融助理下沉到村社,半年来新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档案1.4万余户,授信金额超6亿元;升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三个一”首创模式,加大对1200个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建设运营力度,充分发挥1800名农村金融服务联络员桥梁作用,搭建农村基础信息信用平台,为农村金融服务“强基固本”。

“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守护好老百姓的‘饭碗’,我们责无旁贷。”成都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全行将持续深耕“姓农、惠农、助农”责任田,助力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全力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