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阿坝观察  杨玉红   王鑫

乘车一路从河坝来到山顶,海拔也上升到了2300多米。8月10日,走进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映入眼帘的是错落的羌式黄色夯土墙民居构成的美景,随着海拔上升,这里还能摆脱袭人的热浪,享受难得的清凉。

小木屋

跟着村支部书记耿玉洪走在村道上,周边房前屋后全是枝头挂满果实的青红脆李树,三三两两的村民肩头扛着板凳走向李子林。“你们今天在忙到疏果哇?”“就是嘛,这样李子品质好一点,价格更高。”

克枯村位于汶川县西北部,是羌族聚居村寨,也是汶川无忧花果山的核心区域,种植车厘子1400余亩,青红脆李1300余亩。“前几年青红脆李收购价是8至10元每斤,车厘子价格可以达到30至40元每斤,农户收入很可观。”省林草局驻克枯村第一书记钟毅说。

克枯村打卡(拍摄于7月22日)

然而,随着全县乃至邻县的同类型蔬果产量增加,同质化竞争愈发严重,加之道路受灾等因素影响,让产业单一的克枯村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如何打破僵局,为群众增收闯出一条新路子?

“要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为村民带来更多收入,就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钟毅的带领下,克枯村开始了新尝试。2019年,在省林草局的支持下,该村2户脱贫户试点在李子树下套种羊肚菌。如今,全村种植面积达30多亩,是3年前的10倍。同时,黑鹜鸭养殖试点也在有序进行,参与试点农户1亩地饲养黑鹜鸭1000只,5个月时间,最终成活976只,为农户带来了19520元的收入。

“和土地打交道,最不能避免的就是‘靠天吃饭’的风险。”如何依托产业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依然是摆在克枯村面前的一道考题。“阿坝州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克枯村也是如此。”耿玉洪介绍,克枯村有大寺冰瀑、高山杜鹃、高山草甸等旅游资源,每年11月底至次年2月初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

汶川克枯村

虽然游客不少,但是村民只能提供餐饮消费和土特产,能挣到的钱依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克枯村没有发展旅游的理念和门路。去年,省林草生态旅游发展中心专家来到村上实地调研,他们认为克枯村有着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良好的资源条件,且在成都2小时经济圈内,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这也是该村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于是,我们在去年出资50万元支持编制《克枯村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策划方案》(2021-2025),分三期实施,项目总投资6000-8000万元。”钟毅解释,项目主要围绕大寺冰瀑景观提升和服务集群,森林公园、高山杜鹃草甸进行景观设施打造,以及原克枯乡集镇(现克枯村河坝组)打造夜生活风情街、农家乐、羌文化演绎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克枯村每年游客量将达30至50万人次,实现3000至5000万元旅游收入。

小木屋

如今,投资122万元打造的集餐饮接待、休闲茶歇为一体的无忧·问香缘餐厅已经进入施工尾声期,原来外貌普通的闲置村委会大楼,现在披上了玻璃“外套”显得十分有“潮流范儿”。餐厅后面,6栋羌族特色别墅下木屋也即将交付。“我们还要在木屋旁边打造一个汤池,提升游客度假休闲的体验。”

虽然村上的旅游发展在有序推进,但村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困扰着钟毅和耿玉洪。“我们先动员一家符合条件的村民搞民俗接待,用他作为示范来引领带动其他村民。”于是,与无忧·问香缘餐厅一墙之隔的达树康成为人选之一。

无忧问香缘

“当时书记他们来给我做工作,想我发展民宿接待,我觉得是很可以的,就答应了。”达树康回忆,这几年来他家的游客不少,但基本只是吃饭,住宿达不到人家的要求,最多再买点腊肉等土特产,这也是他头疼的事,这也不是个例,而是克枯村的普遍情况,于是达树康十分痛快地将自己家的房子也交给了公司打造民宿。“去年3月做了施工规划,今年6月开工建设的,估计今年国庆节就可以接待游客了。”达树康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这段时间该村的进村主干道提升项目也已经接近尾声。“这条路的宽度、平整度都有很大的提升。”耿玉洪说,下一步还有一批新的旅游配套项目投入,随着新业态的布局,克枯村将成为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戏雪四季能旅游的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