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文/图

“2018年,一斤金阳青花椒,能卖到68元,今年只有32元,一斤三台藤椒,能卖到40元,今年只有25元。”8月3日,成都国际商贸城花椒集散交易中心里,“行情”二字不时挂在商户嘴边。

作为花椒优势产区,四川的种植面积有500万亩以上,其中,青花椒占比约三分之二。记者走访发现,今年,四川青花椒价格跌落,而究其原因,有着种植端和消费端的多方掣肘。

供销两端

搅动青花椒市场行情

“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叶萌认为,影响今年青花椒市场行情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生产端的产能迅速提升。青花椒在四川盆地及盆周丘陵均有种植,推广区域普遍干旱缺水,土壤较“瘦”,但相比其他经济作物,花椒耐旱且适应性较强,种植技术也相对简单。“而且,花椒的投产期仅两年左右,可以说种下后很快见到效益,所以这几年在云贵川等地青花椒种植面积不断攀升。但红花椒主产区域调整不大,且多以散户种植,所以行情波动不比青花椒。”叶萌分析道。

从单产看,管理技术的提高和暖冬效应带来的挂果增加,也为今年青花椒丰产奠定基础。但与之相比,花椒的消纳却成了问题。“当下,餐饮和调味品消费比较疲软,是影响花椒行情的另一个主因。”叶萌表示。

“以火锅店为例,今年以来,很多火锅店都经历过闭店,商圈店也因客流的减少影响销售,导致对花椒、辣椒等原料的采购也下降不少。”四川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说。

“过去,太古里店的日销售额可达十一二万,如今,每天只卖六七千也不奇怪。”大龙燚联合创始人王文军告诉记者,今年大龙燚在成都的直营店从之前的10家,缩减到了现在的7家,对于调味品的总体采购量也减少了50%左右。

“今年以来,我们的六家商圈店总体营业额只有过去的40%左右。所以,在原料上也只能按之前的40%采购。”巴蜀大将创始人毛晓佩告诉记者,针对消费现状他们在原料采购上会更加谨慎。

餐饮不振,也影响到调味品的生产和加工。“以前,我们每年都要找江津的代工厂生产20吨花椒油以作备货,今年不敢这么干了。”为了让公司生产的花椒油能销掉,营山县椒宝宝花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华忠表示,今年他只会在收到订单后,才会组织花椒油生产,“以需定产”避免亏损。

行情波动,最易引起产业发展的“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

“由于青花椒价格低,一些种植户会将椒园休眠、弃管甚至改种其他。”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调研后发现,虽然总种植面积增加,但自2018年以来,因行情的持续下行,青花椒传统产区种植面积不增反减。

苦练内功

以品质决胜市场

为提振种植户信心,今年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协调了金融机构推出“花椒贷”,由协会推荐,为信用良好的椒农提供两年期两百万无抵押贷款。另外,协会也协调“三通一达”物流企业,通过降低物流费用,帮助椒农扩大花椒销售半径。

“以上做法都是见招拆招,解决椒农的信息不对称、贷款难、产品价值有限但运费高等问题。”虽然现实问题不少,但放眼花椒产业发展,省花椒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王明珏依然看好。

“对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四川人,花椒是调味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自带的挥发油和麻味素,可留下味觉记忆,使之从某种程度上成为生活中的'刚需'。”为此,她建议种植户苦练“内功”,通过提升花椒品质,决胜市场。“要了解市场,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从而指导生产前端。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管理水平。”

李军,种植藤椒已有十余年,作为三台县梓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他计划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应对市场行情波动。“调减部分单产低、效益差的椒园,用更多的精力去管护好品质佳的椒园,从而种出好花椒。·”

作为全省最大的青花椒种植县,金阳县则从打造花椒产业链上"下苦功"。“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培花椒进入盛果期,价格下跌的风险会更大。”金阳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保格只窝表示,为了让金阳青花椒实现优质、优品、优价,当地正积极打造青花椒冷链物流综合加工与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力争到2025年,当地青花椒产品产地加工转化率达60%,其中,现代园区产地加工转化率达100%,并促进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