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关键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其内涵和意义是什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将这一理念植入进去?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就此,我们专访了浙江省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编审徐友龙。

记者:我们该怎么完整正确地理解“两山”理念的内涵?

徐友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味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广义来看,“绿水青山”还包括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关联的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金山银山”是与收入水平相关的民生福祉,体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味着只有生产出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第一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福祉的关系;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系。

记者:“两山”理念为什么发源于浙江?

徐友龙:这当中有偶然性,更有深刻必然性。为什么说偶然呢?它不是在某次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的,而是在领导调研民主法治村建设时,得知当地通过民主决策,关掉矿山、水泥厂,保护环境,给予的肯定。那为什么说必然呢?一是浙江转型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浙江工业化、市场化起步早,是发展的先发地区,所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相比其他地区更早暴露。二是当地人对美好生态的诉求。2005年前后,浙江连续发生了几起环境污染事件,老百姓开始思考,究竟是否应该“坐在垃圾堆上数钱,躺在医院里花钱”。

记者:浙江为什么能做到?

徐友龙:“两山”理念提出至今15年,践行的区域不断扩大。具体到浙江,从“两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两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到“两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现代化,再到“两个高水平”建设,这一理念都始终得以贯彻和延续。浙江确实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上实现了双赢,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路子。除了休闲观光产业,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方面,浙江都收获颇丰。比如丽水,它的经济总量在浙江省相对落后,作为生态屏障不考核GDP。但不考核不表示不发展。作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它把旅游、民宿、风景卖给游客,实现了更高的附加值。丽水的云和县还探索成立过“两山银行”,推出“两山贷”,将生态信用作为金融信贷产品的前提和优惠条件。

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好的倾向,比如有些地方来学习了“两山”理念后,回去就大规模举债,用“金山银山”打造盆景式的“绿水青山”。没有意识到“两山”理念的实践是长期性的过程,不能本本主义,更不能形式主义。

记者: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以落实?

徐友龙:非常有必要。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三个制度体系:一是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二是目标责任体系,要发挥“指挥棒”作用,形成更加绿色的综合评价体系;三是生态安全体系,树立底线思维,必要时,甚至通过法制的手段,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