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波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我闻到香味了!”8月3日上午,攀枝花市盐边县温泉彝族乡道角村一个山洼里,村民杨忠文在自己流转的土地上,有了一个新发现:不久前种下的翠绿色植物,已经有一尺多高,还长出小孩巴掌大的叶片。这种植物正是道角村引进的新产业。

近年来,盐边县温泉彝族乡依托土地找出路,积极对接市场,转变村民思路,趟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路。

闲置土地发展“香”产业

道角村全村海拔1800—2800米,耕地面积1.3万亩,以山地为主。眼看修起了进村公路,大伙的致富热情越发高涨。

“这种植物叫云木香,是一种中草药,已经在村里栽种了800亩。”杨忠文说,同村的李日伙、杨志军等人都成了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

云木香之前,道角村里种着核桃、青椒、蚕桑、烤烟等农作物,但结构单一、不成规模、市场信息不畅、大片耕地撂荒,成为全村产业发展的一块“硬伤”。

为了利用起闲置土地,去年初,道角村党支部书记谢木果、副书记李林外出考察后,率先在道角村干河组放羊坪试种了50亩云木香。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生长出来的云木香药味香浓、油气足,“可以说试种取得初步成功,也被村民们称为‘香’产业,大家学种、试种的热情高涨。”谢木果说。

“不能等,要趁势而上。”谢木果介绍,今年2月,道角村两委把云南丽江的一家药业公司请进村,明确了“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订单”的产业发展模式,由药业公司提供种子、物资和技术支持,成熟后按照2元/公斤的价格进行收购。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200元/亩的价格统一流转干河组放羊坪闲置土地800亩,一部分发包给种植大户进行种植,一部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采收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协议价格统一出售给药业公司。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撂荒土地种植难题,又解除了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出现的滞销后顾之忧。”谢木果仔细算了一笔账,种植云木香每亩需要投入的成本约2300元,包括种子、物资、地租、人工等,云木香采收后,按亩产2000公斤、底价2元/公斤计算,预计明年底,道角村集体经济毛收入可达320万元,除去采收、运输、管理等费用,净收益30万元。

52户村民流转土地还能领工资

中午时分,57岁的野麻地村村民李甲歪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准备起身回家吃午饭,“土地租出去了,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每天能挣100元,日子好过了,踏实。”

让李甲歪忙碌的,是一块除草的土豆地。地是自家的,土豆是公司的,她在自己家的土地里,为公司打工。

2020年8月,野麻地村党支部“玩”了一个新花样:农地融资。引进云南一家农业公司,动员该村52户村民,用各家共计1612亩土地,与农业公司签订了30年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土地流转资金每年年初支付给村民,按“三年一涨”的方式,进行优质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实现集约统一经营,并雇佣土地主人在基地打工。

李甲歪就是受益农户之一,截止今年年初,她家66亩土地已经拿到7.8万元租金,每个月她还可以在基地领到工资2000余元。

“这里阳光充沛、水分充足、土层深厚,是种植繁育马铃薯的最佳场所,培育出的土豆口感绵软、微甜带香。”野麻地村土豆基地负责人张虹告诉记者,与野麻地村合作后,“温泉土豆”品牌不仅在云南、贵州等国内市场深受欢迎,培育的种薯苗子还销售到了老挝、缅甸等国家。

下一步,温泉彝族乡将在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不断因地制宜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搭建合作平台,科学规划土地流转整体建设路线,用规模化土地流转方式,最大限度释放农地融资功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