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任鸿

7月26日,受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审计厅厅长陶志伟向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作了《关于四川省202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体检报告”)。

“审计体检报告”表明:一年来,各地各部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有效,重点民生福祉不断改善,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成效明显,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全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共审计和调查单位5330个,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296亿元,促进财政增收节支353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55.41亿元,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点

始终围绕中心大局开展审计工作

一年来,审计机关始终围绕中心大局开展审计工作,做到党的工作抓什么,审计工作就跟着走,审计工作报告就重点反映什么——

  • 瞄准重点领域,围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重大部署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

  • 聚焦重大投资项目,对总投资4046.57亿元的政府投资工程进行了审计,共核减投资50.45亿元。

  • 关注国有资产管理,对6家省属国企开展了专项审计,对纳入集中统一监管的577家企业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

  • 加强民生资金项目监督,围绕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政策,加大对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的审计监督,把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项目和资金的“最后一公里”,促进民生政策、资金、项目落地见效。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充分反映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对涉及的项目均有一定比例资金及业务量抽查,确保反映的问题都有事实和数据作为支撑,得出的结论都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审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要点

更加注重财政支出效益及风险防控

“审计体检报告”有何特点?上述负责人表示,一年来,四川的审计工作更加关注财政支出效益,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资金绩效的关注和监督力度,促进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该负责人举例说,

  • 在“省级财政管理审计”中,揭示了财政预算资金下达迟滞、一些领域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不够和对市县财政资金闲置、存量资金未清理统筹使用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

  • 在“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揭示了部分预算项目执行进度滞后、部分资金未进行绩效监控等问题;

  • 在“重点专项审计(调查)”中,揭示了部分产业扶贫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未建立、部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未在规定时间下达、部分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资金实际未用于培训、部分就业结余资金未清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偏低等问题;

  • 在“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中,揭示了部分工程项目存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重复取费等高估冒算问题。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审计预警风险、促进风险防控的作用,审计机关注重提前揭示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动把重大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 如在“促进粮食安全生产审计”中,揭示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措施落实不彻底、耕地“非粮化”管控措施落实不力等问题;

  • 在“国有资产管理审计”中,反映了部分省属企业对外投资中收购价格虚高、风险应对不足、债务风险持续积聚、财务信息失真等突出问题。

着力点

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审计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一年来,四川审计机关坚持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更加注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综合分析和系统研判,在推动问题整改的同时,会同相关主管部门举一反三开展行业专项治理,达到以审促改、以改促治的目的。

  • 着力“治已病”,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四川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并在全省开展深化审计整改专项行动,推动4137个存量问题完成整改,涉及金额318.43亿元。

  • 着力“防未病”,发挥审计在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审计体检报告”通过系统分析梳理审计查出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建议加大财经领域重大信息虚假、虚报冒领财政资金、高估冒算工程投资、损害侵占群众利益、违规决策导致重大损失、单位财务收支违规违纪等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推动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此外,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审计部门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根据“审计体检报告”,2021年7月以来,四川审计机关共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274项,涉及308.63亿元,已有1061人受到处理,其中,1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227人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