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


傅思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推动文化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论述,把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标志着新时代四川文化建设迈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离不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红色资源丰富,有基础、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实现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奋斗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刻认识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把握发展规律,保持发展定力,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做好理论舆论、文明文化、事业产业、内宣外宣等各方面工作,推动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一、高举旗帜,增强创新理论引领力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四川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万山磅礴看主峰,沧海茫茫望灯塔。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挑战越严峻,越需要始终高举思想旗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治蜀兴川各项事业,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汇聚起治蜀兴川的强大精神力量。


增强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力,关键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用思想的光芒照亮人心、温暖人心。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铸魂计划,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对党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坚定信念。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攻关,培育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梯队衔接的学术川军,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步伐,支持省直主要媒体全面转型,加快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旗舰型主流媒体,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改进国际传播,聚焦治蜀兴川火热实践,深耕巴蜀文化沃土,用好用活遗迹遗物、蜀工蜀艺、名人名篇、川剧川曲、民族民俗、美景美食“六大资源”,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多渠道、多声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四川故事。


二、培根铸魂,增强主流价值凝聚力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奋斗目标,必须着力培育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促进全省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重点,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做文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要加强教育引导,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特别是用好四川丰厚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四川印记,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展览馆、四川革命军事馆等建设,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注重典型示范,扎实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培树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四川楷模、四川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加强烈士褒扬工作,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要坚持创建带动,统筹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倡导文明社交礼仪,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观演、文明观赛等行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带动形成良好文明风尚。要强化制度保障,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共同价值遵循。要注重实践养成,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精心培育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倡导互助式志愿服务,让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


三、以文化人,增强文化服务供给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神文化需要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特别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总体上得到满足后,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更加凸显,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更加明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须更加重视解决全省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紧紧抓住提升文化服务供给力这个关键,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增强文化服务供给力,关键在于紧盯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质量与数量、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稳步推进保基本、促均衡、提质量、出精品等各方面工作。要着力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力度,建成城市社区“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要着力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坚持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振兴出版、影视、川剧和曲艺,着力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推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电视、戏剧、曲艺和文学等作品,培养造就一批弘扬正道、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力争在全国重大文艺评奖和市场影响力方面挺进第一方阵。要着力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坚持以健全传承发展体系为重点,坚持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整体推进中华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交流合作,重点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深化古蜀文明、巴文化、三国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等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推进重大考古发掘,支持创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四、创新发展,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个好地方,山水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多彩,要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绿色新兴产业,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效益,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掘利用四川丰富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四川省情、满足人民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现实需要。要从全国全省大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立足新的时代条件,有力提升四川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强起来,要准确把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打响品牌,突出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重点文旅品牌和文旅走廊,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统筹利用稻城特有的天文科研、雪山生态、史前文化等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形成一批重点文旅品牌和文旅走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坚持做强主体,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实施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振兴计划、市州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民营文化企业扶持计划,培育一批进入全国前列的文旅企业,培养一批独角兽、瞪羚文旅企业。坚持融合创新,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文化+科技”,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文旅产业领域的应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业态,培育更多沉浸式体验、数字艺术、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新兴文旅业态。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金融支持、文旅消费等政策,积极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文旅企业纾困解难,不断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