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聚焦服务人民健康中心

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


敬 静


健康是最必需、最紧要的民生福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全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对健康四川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卫生健康强省,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其他重大传染病防治。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策部署的政治定力,有力彰显了省委推动“健康中国”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历史担当,为健康四川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迈出坚实步伐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四川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健康四川建设摆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来谋划,把保障全川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推进。2017年召开新世纪首次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对推进健康四川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出台《“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意见》,28个省级部门联合制定《健康四川十三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系列配套文件,搭建健康四川“1+N”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健康四川“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基本形成。2018年推进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2019年全面启动实施健康四川18项专项行动,2020年出台《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健康四川在重点突破中不断提档升级,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惠及川渝人民上迈出关键步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处置多轮疫情,健康四川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五年接续奋斗,一年一个台阶。从需求侧来看,四川在人均卫生总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背景下,全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7.95岁,较“十二五”末提高1.5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底的21.68/10万下降至13.65/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底的7.80‰下降至4.7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5年底的8.92‰下降至6.96‰。从供给侧来看,四川卫生健康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9-2021年中央转移支付全省卫生健康专项资金363.53亿元,居全国第2;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万余家,居全国第3;三级甲等医院(西医)89家,居全国第2;医疗服务量达5.46亿人次,居全国第6;全省门诊患者满意度居全国第2,员工满意度居全国第1。实践充分表明,健康四川建设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实现伟大跨越,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中发挥重大作用,在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中筑起强大防线。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对健康四川建设的决策部署,紧跟中央精神,紧贴四川实际,紧扣百姓需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和深刻阐释。


在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健康四川建设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四川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必须始终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加快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迈入全民健康新时代的关键五年。一是新时代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为健康四川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特别是强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为我省建设国家医学“高峰”、西部医学“高原”、深化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协同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开启为健康四川建设带来新机遇。从全面小康出发,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品质健康的不断需求,这既是时代赋予健康四川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健康四川建设迎来的最大最核心的机遇。三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为健康四川建设补齐发展短板。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中暴露出公众健康素养、社会综合治理、基层卫生、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加固健康四川建设高质量发展底板。机遇稍纵即逝,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新提高。到2027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7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卫生健康体系构建新格局。国家、省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健全。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大幅增加,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核医学、高原医学等高新医疗技术创新发展,部分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达到全国或世界先进水平,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县域内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健康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更加丰富,健康产业占全省GDP比重稳步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关键技术,西部健康产业高地加快建成。


在顺应群众期待满足健康需求中加快健康四川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党代会报告吹响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卫生健康强省”集结号,要以“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为目标,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让人民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聚力建设国家医学“高峰”,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推动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建设,全力争取综合、高原病国家医学中心和呼吸、创伤、传染病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四川。全力打造西部医学“高原”,在成都、川北、川南、川东、攀西等区域遴选中西部专科排名靠前的龙头医院,统筹规划建设综合、儿童、口腔、传染病、呼吸、创伤等专业类别的省医学中心和五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全域医学“高地”,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提标创等,构建以市级医院为引领的区域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体系,带动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加强专科医疗体系建设,补齐专科医疗短板,形成“门类齐全、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石。党代会报告发出了“建设高效协同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动员令,要以“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为目标,构建以县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新格局。优化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顺应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空间形态和人口流向等变化,开展乡村两级卫生资源归并整合和布局调整。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规划建设400个左右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打造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主动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趋势,推动乡镇调整为街道的乡镇卫生院转型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医院。巩固健康扶贫成效,实施第二轮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底线。


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络。党代会报告作出了“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制度安排,要坚持预防为主、医防协同、平战结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推进省、市、县三级疾控体系改革,高标准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优秀”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局建设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标升级,健全以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现代化疾控体系。创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加快建设“1+6”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重大疫情监测哨点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分级分层分流传染病救治网络。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强化包虫病防治,在流行区积极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健全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构建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党代会报告提出了“着力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明确要求,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奋斗目标,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构建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临终关怀于一体的县域整合型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老年医学重点专科,实施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开展老年人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构建方便可及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圈。促进优生优育,规范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保障制度,开展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创建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进内外妇儿和院感质控县域全覆盖,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产前筛查网络。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