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文 图片由恒生中国提供

如今,生态环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作为长期践行ESG绿色发展理念的外资银行,恒生中国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即“SEE基金会”)合作,以“绿碳+蓝碳”双概念在四川和福建两地开展保护生态、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项目,积极加大对生态修复的投入,以期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路径。

恒生中国在四川平武县的森林保护修复项目所在地

“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海里游的……每一个小的物种背后,承载的却是森林、海洋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愿意用金融力量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和社区、经济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践行金融向善。”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说,以“种树”的方式来保护修复生态,听起来很简单,但它所带来的效能却超乎想象。

——打通野生动物“生态廊道”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生活着许多野生大熊猫,而当前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仍面临潜在威胁。SEE基金会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总监蒋泽银介绍,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原因,熊猫的栖息地部分呈现出 “破碎化”“孤岛化”的特征,“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种群内部近亲繁殖,或者更容易因为一次自然灾害、一次疾病而导致种群受到生存威胁。”

“其实,不仅仅是大熊猫,包括羚牛、岩羊、林麝、川金丝猴、毛冠鹿、黑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境况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从过去的伐木工人“转身”成为平武县白马管护站的巡护工人黄前宝的感受非常直观:有些箭竹已经不适合大熊猫食用、林麝难以寻觅到合适的求偶植物“林麝棍子”……

在此形势下,恒生中国与SEE基金会共同合作,在平武县黄土梁梅家沟区域开展“绿碳”概念的森林保护修复项目,在约500亩的土地上人工种植冷杉、槭树等苗木,局部恢复当地珍稀和濒危物种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提升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月的平武,海拔较低的县城已经很温暖了,但山里不少地方还有积雪,我们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栽种了大约28750株树苗。如今,500亩的林子已经冒出了嫩芽。”黄前宝说,看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越来越好,觉得十分开心。

——以“碳”谋发展,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模式

在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看来,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是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同时需要耐心、打好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与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协同的关系。”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总监王静说,恒生中国在四川平武和福建罗源县的项目,正是立足长远,以生态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此外,根据SEE基金会预估,在福建罗源县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改造项目预期在40年内的固碳量约为2800吨,平武县的森林修复项目预期在30年内的固碳量约为4750吨,未来这些都将造福当地居民。

更为重要的是,“种·未来”项目还构建起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获益”的良好生态治理格局。无论是四川的伐木工人转型为护林工人,还是福建的渔民从旅游业中收获更多发展机会,都生动证明了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行得通、走得远。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宋跃升说,恒生中国不仅要种下小树苗,更要努力哺育一个生态保护的“小气候”,并让这个“小气候”带动起全社会的力量,创造更多的福祉。这也是“种·未来”项目的初心——汇聚责任力量,创变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