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刘志杰

近日,合肥一女子将订婚照发到网上,不料却被网友污蔑其为某会所的“8号技师”。尽管女子已报警,但依然需要面临自证清白的尴尬处境:她不得不发声明、贴社保记录、工作聊天记录,证明自己的“清白职业”。同时,仍有网友不放过她,私信留言质疑者有之,在网上大发厥词评价女子穿着风格者有之,还有一部分造谣者强调自己只是一个玩笑,何必在意。

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跑遍全网;受害者需“自证清白”,造谣者却一句“玩笑”草草带过。近年来,类似事件频频发生。杭州一女子只是去取个快递,就被偷拍污蔑为“有妇之夫出轨快递小哥”;海归女生只因上传了和外公的照片,就被贴上“老夫少妻”标签;大四女生日常分享穿搭造型,却被盗图污蔑为“海王中的女霸王”……恶俗谣言一次次冲击着公序良俗,影响着普通人在网络上的安全感。

谣言不是玩笑。依据一个恶趣味的脑补,图一时口舌之欢,就能让素昧平生的人无辜“社死”,给一个活生生的人带来极大痛苦,这种事缺德、丑陋,而且也是对他人权益的公然侵犯,是公然的违法犯罪。

当事人当然可以依法维权起诉,前述例子中不少造谣者也都付出了法律代价,但比起受害者,造谣者付出的成本还是太小了。破解这一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起草文件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马骐就曾指出,类似“老夫少妻”这样的恶意造谣事件,司法机关该出手时必须出手,“不能让受害人仅凭一己之力去维权。”为受害者撑腰,司法机关就应该积极出手,有效帮助受害者维权,让法律真正具有威慑力。

不仅司法机关要帮受害者打击始作俑者,平台也要对一些跟风起哄者进行日常监管惩戒。我们看到,不少受害者有个共同点,就是漂亮、优秀,而不少网友则是无脑吃瓜、跟风,觉得这些不是大事。然而,漂亮不是罪过,真正的卑劣是一些网友自己的恶俗;不少谣言也不难分辨,只是造谣传谣者乐于抹黑他人。如果放任跟风者,只会积累不良风气,让“小恶”累积成害。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要求网络平台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开展全链条治理。行动不能只是一阵风,各平台日常就应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对恶俗造谣者进行监管惩戒,在刚性约束中逐渐纠正不正之风,让造谣跟风者认识自己的粗鄙,树立正确的网络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