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植株整齐划一,春玉米恰逢灌浆末期即将收获,大豆长势旺盛……7月14日,在巴中市恩阳区兴隆镇玉皇村,面前的千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管理规范、丰收在望,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下称“省农科院作物所”)项超博士却依然眉头微蹙。

“当地高温天气持续半月以上,降水也迟迟没有落下,土壤墒情能保持在良好状态,未对玉豆生长产生过多负面影响,这是好的一面。”项超解释说,然而危机可能潜藏在即将到来的暴雨天气:大豆植株突然“喝”饱水进一步旺长,将面临倒伏危险,同时暴雨也可能冲倒即将成熟的玉米。这是项超带队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协同推广专家服务团第二团,在实地走访巴中市南江县、恩阳区等地发现多地面临的共同考验。

高温影响:玉米“秃顶” 大豆空荚 

“今年,巴中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任务面积为30万亩。春大豆在4月底种下,夏大豆也在6月中旬前全部完成播种。”巴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晓林介绍,这个任务量位列全省第三。

自巴中市气象台7月5日发布高温蓝色预警以来,巴中市三县两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巴州区、恩阳区)均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连续的晴热天气也致使巴中日最高气温打破历史同期极值,日最高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4.3至6.9摄氏度。

这分别给玉米和大豆带来了哪些考验呢?专家团队介绍,一般来说,玉米灌浆乳熟期干旱缺水,会出现叶片黄枯、籽粒不饱满、玉米秃尖等问题,这会影响产量,甚至导致绝收。而持续干旱会使正处于结荚鼓粒期的春大豆花荚脱落或籽粒停止灌浆,形成瘪粒;会使正处于幼苗期的夏大豆,叶片被高温灼伤。

此次调查来看,这些在巴中各地表现不明显。该市玉米以春玉米为主,占全市玉米播栽面积的96%以上,目前基本处于灌浆末期;早播田块的大豆均已正常出苗,春、夏大豆长势良好,受旱情影响较小,这也让专家服务团松了口气。

这时专家最担心的是,酷热干旱后的暴雨。项超告诉记者,成熟期的玉米根系会弱化,干旱之后突然下暴雨,根系支撑不住,会发生倒伏,甚至被暴雨冲走。而大豆则在喝饱水后旺长,发生倒伏。这些都会导致玉豆损失。

田管措施:追肥+防病+补水 

“由于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周左右,有条件的地方还是应该及时进行抽水灌溉。同时,对于正在开花或者已经出现旺长趋势的大豆要及时进行一次化控,防止大豆旺长,促进大豆植株抗倒保花、鼓粒稳产。”在南江县金星村的田间,项超对8户种植大户进行现场授课时如是说。

“按照建议,我们增加了玉米种植的密度,可是为什么会出现空杆的情况呢?”在巴中市巴州区,一位种植户向专家提出疑问。对此,专家服务团成员、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专家梁建秋指出要害——肥没施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主要优势就是“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如何实现玉米不减产呢?关键技术有两点:一是缩株保密,使玉米的亩植密度接近或达到单作玉米的亩植密度,二是要保证该模式下的玉米单株施肥量要达到单作玉米的量,这二者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根本保障。

很多种植户认为该模式下玉米占地面积减少了,施肥量可以减少,这是一个误区,也是玉米出现空杆的根本原因。实际上,缩株后单位面积的玉米植株增加了,玉米的单株施肥量不能减,也就意味着单位面积内的施肥量相应要增加。

玉米抽穗后,大多数地块中所施基肥肥效已基本耗尽。为了保障玉米灌浆和籽粒饱满,还需要供应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千粒重。梁建秋建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生育期用肥情况,及时追施氮肥,但施用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此外,专家服务团还建议,针对部分夏大豆因旱导致苗小苗弱、长势不佳的情况,可及时追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大豆养分吸收,达到“以肥济水”、促弱转壮的效果。

另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工作,是病虫害防治。“我们走访发现,少部分大豆出现了根腐病。”专家服务团成员、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专家梁建秋在座谈时告诉种植户,目前大豆植株已长到一定高度并且封林,此时再对根部进行施药防治效果不佳。在受害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将病株拔除舍弃,避免传染面扩大增加。

另外,玉米收获后,病残体、虫源和物理损伤等致病因素可能会残留在地里,因而进而影响大豆的生长。专家服务团建议,可以在玉米收获后,利用农用无人机给对大豆“吃一个套餐”,进行一次集中病虫害防治和防旺长药剂喷洒,可以达到一喷多防、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来说,没事时多往地里跑跑,多观察作物的情况,出现问题尽早解决。”项超说道。

延伸阅读

丘区种玉豆 农户最关心农机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坐落秦巴山区腹地、大巴山南麓的巴中,耕地普遍存在田块小、坡度大的情况。国土三调数据显示,该市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共有88.87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2.88%中丘陵、山地占据相当程度的面积。这也成为当地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的一大阻力。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面,关于机械化生产的讨论一直牵动着种植户。

“今年春播时,我们从北方地区引进某款播种机,但是只要碾过小石子,机器就漏播。”7月13日,南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不像北方,尽管播种前已经垦过地,但出现石子的情况始终难以避免。

外地农机不服“四川水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协同推广专家服务团成员、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波告诉记者,其实四川本土就有合适的农机。今年3月,首批“四川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也正式亮相。这批播种机是根据四川的地形地貌“量身定制”,采用了全球定位GPS导航系统,通过拖拉机的传动速度,带动电机转动,让播种和施肥更加精准。同时,也不受地形和田块干湿影响,不易打滑,特别适合四川地区播种使用。

播种机可在耕整地的同时一次性完成2行玉米4行大豆播种,每小时播种面积约8-12亩,综合效益将提高72%。机器大批量生产投用后,其主力机型的平均售价在12000元左右,相较于从外省引进的机型,价格将更加“亲民”。

“当前,我们大力研发的适合在丘陵地区使用的收割机,也正在试验过程中。”刘波告诉记者,希望新播种机、收割机的投用,能助力改变四川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械化率低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