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7月10日,攀枝花市米易县湾丘彝族乡青山村,村民墨色陈兵匆匆扒了几口晚饭便出了门——为了在“兴农夜校”抢个靠前的位置,他要早点去“占座”。

今年3月,青山村党支部与驻村工作组牵头,在全村组织开展“兴农夜校”流动讲习活动,根据村民的“口味”配送“学习餐”。“自发来参加的群众很多,几乎场场爆满。大家听得很认真,主动发问的也不少。”青山村村支部书记李海兵说,紧贴群众的课程内容和接地气的授课方式,是“兴农夜校”受欢迎的秘诀所在。

“订单式”授课接地气

李海兵告诉记者,之所以取名为“兴农夜校”,有“为乡村振兴而开办夜间流动学校”之意。

课程包括政策讲解、发展规划、产业“种养管销”、乡村振兴等内容。开班以来,讲习老师给村民们讲解最新惠民政策,森林草原防灭火、疫情防控的工作举措,种植养殖技术知识等,让村民们及时了解政策、掌握知识,学到致富增收的本领。

要让青山村183户1600余名村民能听上课,讲课时间、授课内容都有讲究。

青山村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针对农民白天忙农事,晚上相对空闲的实际,将“兴农夜校”流动讲习班放在晚饭后的时段开办,并紧扣季节时令和农事需要调整时间。

不仅如此,“兴农夜校”还围绕农村实际需要开课,让农民“下订单”。李海兵介绍,开讲之前,由各村民组收集村民需求,针对性设置“讲习清单”,照单“答题”,第一轮讲习共计回答村民在政策解读、生产经营等方面提出的问题20余个。

互动型“加餐”助振兴

“这次谁来做讲师?主要讲哪些内容?”每次“兴农夜校”开课前,总有村民询问李海兵。

“兴农夜校”的讲师队伍由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土专家”、种养大户组成。让本村的村组干部来讲,让农民身边的“土专家”来讲,让农民身边的种植大户来讲,“既传递振兴精神,又回答振兴举措;既讲解村发展规划,又回答落实的路径和办法。”

青花椒是青山村重点发展的产业。为了帮助村民种好、卖好青花椒,实现增收致富,“兴农夜校”还专门请来具有20多年青花椒种、管、销经验的“土专家”现场授课。

“讲师们不会‘一讲了之’。”李海兵介绍,为了解决村民“听的时候全会,做的时候不会”的问题,“讲师”不仅要面对面、点对点授课,还通过问答和互动交流,让村民们真正学到好经验。

如果课后村民还不“解渴”,“讲师”们还会应村民邀请到田间地头、青花椒林里当面讲解示范。“互动型授课方式,让‘兴农夜校’真正得到村民欢迎。”李海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