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力资源报社联合推出系列报道——《请到我家来做客》。


人力资源报记者 孙 磊 徐 骥

“吃红味还是吃白味?都好吃。红味小龙虾辣、白味小龙虾不辣。你们有老人和小孩,吃白味嘛,一样香。”7月2日傍晚,在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富名街“一品辣卤小龙虾馆”门口,热情招呼客人的这名妇女叫王敏,是今年才开张的夜宵店的老板。

“全靠县农民工中心,才有今天的我。”王敏面对记者,很是感慨。原来常年在外省做小工的王敏,地震后返乡重建家园时,在长宁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这个“家”的温暖下,学到了谋生的好手艺,并成功创业。

“我是双河镇葡萄村12组人,我和老公以及2位老人、3个孩子,全家共7人。其中2个孩子读小学,最小的才2岁半。”35岁的王敏快人快语。孩子太小要读书,老人身体不好已无劳动能力,还要吃药。“那个时候,一家人的生活真是太难了!”

为了生活,王敏和丈夫2007年外出务工,但只有初中学历的王敏,没有技能,只能在工地做小工。2019年“6·17”长宁双河地震,家里房屋受损。“背井离乡不能照顾年迈的父母,无法陪伴年幼的孩子;回家来吧,又缺少经济来源……”面对两难境地,王敏寻找新出路迫在眉睫。

家门口免费学技术

“家”里人帮我开餐馆

2021年春节,宜宾市长宁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对全县外出务工农民工进行全覆盖走访,了解到王敏的家庭情况后,副主任邹登容立即拨通电话,详细询问她在外省的工作生活情况,鼓励她回来。

当年7月19日,长宁农民工服务中心根据群众意愿,在双河镇犁头村主办了免费的“中式烹饪和特色小吃”技术培训。邹登容提前将消息告知王敏,希望她来学习一技之长。

“主办单位太认真了!还要派人来检查我们的上课笔记、理论考试情况和现场操作,逼着我们认真学。”王敏笑着说,“老师上午讲课,下午教实际操作。我一样一样跟着学会了做凉糕、冰粉、包子、水饺、燃面等。”每天培训下课后,她就回家做给家人吃,老人小孩都说好吃,大女儿放学回家后还高高兴兴地跟着她学做菜。

“学得怎样?以后有啥想法呢?”培训结束后,邹登容及时电话回访王敏。“我想自己创业。但没有资金,也不晓得怎样选铺面、哪个项目最有前景?”王敏请教这位知心大姐姐。看着勤奋好学的王敏,邹登容鼓励她利用学到的餐饮技能创业。

统一了意见,坚定了信心。长宁农民工服务中心立即会同县就业创业促进中心、长宁竹海农商银行等单位联动为王敏开通绿色通道,及时为她申报创业贴息贷款;帮她找到双河镇返创示范园内60平方米的门面;邀请创业专家导师实地考察、交流,为她把脉问诊;协助办理营业执照。2022年4月底,王敏的“一品辣卤小龙虾馆”正式开业,丰富了当地人及旅游者夜宵的内容。

“一对一”“妈妈式”服务

服务中心温馨之“家”

目前,龙虾馆正值旺季,经营状况良好,王敏还请了5个服务员,一起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幸好县上邹姐姐一对一贴心帮助,给我提供了免费培训的机会,让我有了一技之长,收入大大增加,日子越过越好。在家门口做生意,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生活真的有奔头。”

“开业至今,生意好得很!好多人吃了著名的双河凉糕,又来吃小龙虾喝啤酒。”从前的小工,如今创业成老板,王敏很开心。

现在每当王敏来到长宁县城,都会抽时间到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坐一坐,把中心干部职工当作自己的家人,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和大家说一说。农民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习以为常,记者在中心办公室内看到,时有来访农民工与工作人员聊天谈心、共话家常。

面对未来,王敏有新想法——将继续学习,把产业链延伸到养殖业,做大创业项目。“老公也回来了,不打算再出去了,就在双河和我一起经营生意。”王敏满心欢喜。

看到王敏创业成功,邹登容很高兴。为帮助王敏把产业做强做大,县农民工中心定期协调联系创业导师对王敏进行跟踪服务,邀请稻虾养殖专家到双河镇开展巡诊活动,在龙虾养殖技术学习、创业补贴申领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帮助,让王敏等创业者达到小龙虾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理想状态。

作为全省“农民工技能培训先进县”的长宁,为许许多多像王敏一样的农民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扶,自2019年来共开展劳务品牌培训86期,培训合格3733人,开展返乡创业培训43期,培训合格1556人。“我们对具有创业条件、有志创业的农民工积极做好创业培训辅导,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妈妈式’的服务,促进创业项目成功孵化。”长宁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就是要用心用情,把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农民工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