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


老成渝线上最后的绿皮车迎来70岁的生日

7月1日—10日,四川日报联合重庆日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面向广大网友征集《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

目前,征集活动已接近尾声,前两期的留言分享(回顾:第一期第二期),真挚感人、温情满满:

对绿皮车上慢生活的怀念、妈妈追逐呼喊的“火车,刹一脚”、伴随着整个青春的鸣笛声……

一幕幕的画面构成了对绿皮车、对成渝铁路持续不断的怀念,

故事分享收官在即,但感动从未停止,

更多《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在等待发掘。

(注:由于后台留言较多,篇幅限制只能筛选进行展示,部分留言内容有所删减)

资料图(西南铁路)

网友“孙佳”

为我家的铁路人感到骄傲

我的外公是成渝铁路的建设者,他从千里之外的南京报名参加祖国西南铁路的建设,当时瞒着家里人,自己做了这个决定。他背井离乡来到相对落后的西南,后来把我的外婆、大姨和我妈妈相继带到四川。我小时候听妈妈说:外公的工作单位是内江机务段,回家的时间很少,妈妈总在铁路边等着外公回来。一大家人住在铁道边的工房里,每天迎来送往一趟趟开往祖国各地的绿皮列车,天天听着列车的笛声入眠。

我的爸爸也是祖国机车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他从千里之外的株电(和谐号诞生地)坐着绿皮火车来到西南“三线”机车生产基地。小时候我回老家必须乘坐成渝线到重庆转车,一路坐绿皮火车回到湖南老家。

我的外公和父亲在西南之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新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网友“何营”

绿皮车是儿时的环球旅行

成渝线上的绿皮车70岁,我66岁,我们几乎同龄。我对他有太多的回忆: 作为江津人,第一次坐火车那是我儿时我妈妈带着我去永川的205地质队找我爸,自我懂事以来每年至少寒暑假二次来回,江津到永川起码有8、9个小站,什么茨坝、朱扬溪、平等、金刚沱、白沙、油溪、古家沱……每站必停,有时为了会车停上10多分钟,一个县与县连界的区间坐一趟火车要花上半天时间(包括当时的江津站在德感坝,从江津县城去赶火车还得坐渡船)。

如此之慢的行程,作为儿时的我仿佛感受了一次环球般的旅行,任你一路慢哉悠哉地停停走走,我便甩开妈妈东躲西藏,我妈似乎也不顾我,任由我撒欢,上车只一句:记到永川下车。 其实这也是我妈妈的无奈之举,印象中绿皮车犹如挤公交,几站停靠下来,我被挤到哪节车箱去了她根本不知道。

网友“文平”

关于隆昌塑料尺的回忆

我的籍贯是重庆市涪陵区,后来父母去宁夏打工,我也在宁夏出生。因工作繁忙,在我六岁那年,父母便将我和兄弟送到贵州遵义,托付给姑爹、姑妈抚养。此后学校放寒暑假,姑爹、姑妈要请假带上我和兄弟去宁夏探亲。 而要从贵州到宁夏,必在遵义西站坐火车到重庆,再到成都,就是成渝线,然后到宝鸡转车到兰州,最后才到宁夏银川。

40多年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读小学、初中时,隆昌塑料尺十分出名,几乎人手一把。乘绿皮火车经过成渝线一个站台,看见隆昌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生产厂家在这里,当时还是一个县,至今印象深刻。

网友“王毅敏”

怀念绿皮车上的稀饭和胡豆

我四岁起,就常坐重庆至成都的绿色火车,到成都看上班的爸爸,现近60年了,印象清晰。 重庆站外,有许多人带个小凳子,卖着稀饭和胡豆,好吃得很。

一进车厢,我就被挤到玻璃窗外,头向外看着前进中的列车,车头不断飞出煤灰,把脸上弄得黑黑的。 列车即将进入成都站的青龙场时,这里正在赶场。很多很多的“鸡公车”,“叽嘎叽嘎”地挤进场里,好热闹!列车也很慢很慢的,有时还停一会儿! 这一切,现在还保留在脑海中,久久存心。

网友“原点”

带我去念大学的绿皮车

我的老家就在成渝线旁的陈家湾车站,因修建成渝铁路,我大姑结缘铁路工人嫁到了新都,老人家现已82岁了。我还记得自记事开始父母就告诉我铁路上的东西不能去捡,在他们的眼里捡了就是犯法。还记得站在高高的白庙子隧道上数着几十节的货车箱,真是长长的火车呀。

还记得穿过铁道上的火车去上学的情景,尤其怕蒸汽机车头发动的声音。这趟绿皮车带我到异乡念大学,现如今归来不再绿……老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小站,是儿时的记忆。

网友“卞艳坤”

那些年在成渝铁路旁弹吉他

十年前,我从北国平原到四川盆地求学,学校旁边就是成渝铁路,铁路两边遍种槐花,周末经常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弹着吉他、诵读诗歌,可谓是书声歌声火车轰鸣声,声声入耳,不亦乐乎。

毕业后,机缘巧合在重庆大渡口工作,旁边就是长长的成渝铁路,也经常到沿途的黄桷坪、马桑溪、钓鱼嘴、铜罐驿去玩,铁路以不同的形式点缀着这些古老的地方。时有火车驶过,惊起林鸟飞过。我总是不禁会想沿着这个铁道是不是可以抵达母校,又闻那幽幽槐花香?或许抵达远方是容易的,可青春终究是回不去了。

资料图(西南铁路)

关于《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

还有很多:

网友“吴韬略”:

内江是成渝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这座被李白夸赞的蜀南小“郭”正是我家乡。十余年前,火车的鸣笛声一日三餐般规律地响起,旷远而热闹,那时父母常带着我餐后散步去看看出站和进站,有时走在半途就听到火车鸣笛,我异常兴奋,转身就看到熟悉的绿皮火车急驰而过。八年前,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满载行囊搭上绿皮火车开启我的求学之路,如今它往返的是满满的乡愁。

网友“三毛”:

5611,途经我的家乡小镇,读大学我都是坐的这趟慢车,车费少,人不多,风景好,每次坐车心情都特别舒畅。

网友“余水洋”:

作为重庆人,到成都上大学时,第一次坐火车就是绿皮车,坐了10多个小时才到,满满的回忆。祝福绿皮车70岁生日快乐,感叹成渝线交通发展的日新月异。

网友“晓肆喜”:

老成渝铁路还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马上傲娇起来了,绿皮车,70岁生日快乐!!

网友“玉兰”:

只有绿皮车会在我家那个小镇停靠,载着的是满满的回忆。

网友“女战士杏运儿”:

绿皮车见证了很多的人生“第一次”,难忘啊。

网友“何波”:

现在高铁时代,我还是优先选择乘坐普速车,听着车轮哐当哐当的响声,那才有火车的感觉。十多年前,国内开始发售火车模型,也慢慢收藏了一些喜欢的车型,有时间把模型拿来跑跑,也是圆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网友“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在这样的来来去去之间,生活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成渝铁路伴随着我的成长之路、故乡与远方的家。

网友“文绍懿”:

成渝线给我的感觉它不仅是一条铁路,而更像是我的亲人,不开心了去线路旁看看飞驰的火车,它能够无形地安慰我,给予我很多的勇气和力量。

网友“李国辉”:

40多年过去,祖国翻天覆地。成渝间有了多条铁路,动车、高铁密集穿梭,1小时或两小时即达,时空感、舒适感超好!未来更快!

资料图(西南铁路)

征集活动进入尾声,

截至7月10日,

您的故事还有机会登上四川日报和重庆日报。

以下三种方式,欢迎分享。(300字内)

①川观新闻客户端、重庆日报客户端文末,点击海报或扫码进入,分享故事②四川日报微信、川观新闻微信、重庆日报微信文末留言分享故事

③ 带话题#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分享故事@四川日报或@重庆日报

我们将精选留言,你的故事将有机会

登上四川日报和重庆日报

快来分享吧~


策划:刘若辰 张运骄 李媛媛

统筹:吴楚瞳 庞琪 张剑

主创:陈俊 周芷冰 忻晓松 王于丹

美编:王玉雅文

参与:王眉灵

摄影:周芷冰 杨柳 向宇 华小峰 吴传明 陈俊

部分影像资料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