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说的:“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对此,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李建中解释称,这里的“六月”,当然是指农历。暑即热,小暑即小热,此时天气比较炎热了,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事实上也是如此,小暑节气后面接着是大暑,那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正常情况下,小暑时的天气是不会过分炎热的。但假如某一年小暑时特别炎热,那也不足为奇,可能意味着该年度的最热档期(也就是大暑)提前了,接在大暑后面的“秋凉”自然也就会相应提前。民谚“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正是对这种情况的总结。

“小暑”物候纪

从全国范围来看,小暑时节的气候总体呈现南旱北涝、东旱西涝的特点。原本干旱的华北、东北地区,此时进入多雨季节,降水明显增加。小暑前南方需要防洪,小暑后则需要抗旱;而北方小暑后开始降雨,由抗旱转为防涝。

此时的农事活动,主要是做好各种田间管理工作,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长势施肥追肥、防涝抗旱、防治病虫。早稻和春玉米陆续进入成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候,需预防高温逼熟。中稻和夏玉米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肥加水,助其穗大粒多。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时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十分旺盛,农谚说:“小暑时候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在注重施肥的同时,特别要做好整枝、打杈、去老叶工作,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以免蕾铃脱落。

对小暑时节的物候特点,古人是这样说的: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这里的“温”,不是“温暖”“温和”的意思,而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一来,大地上的风都带着热气,如一股股热浪。唐代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说:“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二候蟋蟀居宇:说的是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蟋蟀都逃离了热气蒸腾的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诗经·七月》中,便有描述蟋蟀躲热乘凉的句子:“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的“八月”,对应夏历的六月,正是炎热的小暑时节。

三候鹰始鸷:指小暑时节,老鹰都选择远离气温太高的地面,高高飞起,在长空中练习搏击之术。

“小暑”民俗纪

李建中表示,过小暑的习俗丰富多彩,集中表现在怎么吃和怎么玩才能更好度过暑期上。

在过去,许多地方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食新”,就是将新割的早稻碾成米,将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将新收的小麦磨成粉,制成面饼、面条等,然后全家开开心心地尝新,或与邻居乡亲们分享着吃,以表达对丰收的庆祝和祈愿。当然,这些新鲜食物也要准备一份用来祭祀五谷神灵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生活在城镇的人们,在小暑这一天则要买上一些新米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与老米同煮。

在苏北和鲁南地区,“吃伏羊”(有的地方叫“吃暑羊”)是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小暑正是夏忙刚过、秋收未到时,忙了半年的人们为犒劳自己,往往会几家几户合在一起吃伏羊。此时的山羊已吃了数月的青草,正是肉质肥嫩鲜美的时候。江苏徐州古称“彭城”,当地民间就流传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俗语,还有“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的民谣。

小暑过后很快进入伏天,不少地方有小暑“吃伏面”的习俗。此时正值麦收不久,家家都有新麦,人们便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一顿新白面做的面条,这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据有关资料记载,伏日吃面习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魏氏春秋》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不少地方则是吃过水面,将过水后的面条拌上蒜泥,浇上卤汁,味道鲜美还可以“败心火”。

多地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具有清热、开胃、养血、除烦的作用,非常适合暑天食用。过去的人们虽然不知道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但却非常清楚藕的功效,清楚暑天吃藕好处多多。于是在小暑时将鲜藕切块以小火煨烂,或切片后加适量蜂蜜,既享了口福,还对去除暑热、帮助睡眠大有益处。

小暑时节正是万物生长十分旺盛之时,因此应时可口的食物颇多。小暑这天,北方不少地区的人们习惯喝粥,而在山东则有吃生黄瓜和煮鸡蛋的习俗。湘西的苗族,小暑前后有封斋的习俗,禁食鸡、鸭、鱼、鳖、蟹等动物。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临沂地区,有“小暑舐牛”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要给牛改善饮食,煮麦仁汤给牛喝。习俗认为:牛喝了麦仁汤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当地民谣是这样唱的:“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古诗词里的“小暑”

小暑戒节南巡(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小暑六月节(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学术支持|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李建中

文字整理|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