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安徽某县,经济体量靠后、人口总量不多,人流量、车流量不大,却修了12车道马路,跑在路上的车却没几辆。好做面子工程,不做里子工程,是一些干部政绩观发生偏差、决策失误的具体体现。

豪华车道虽多,但不能带来发展效益,不能赢得百姓口碑,实在是劳民伤财。各地政府财政资金都有限,修了没用的工程,有用的、急用的工程就会缺钱。或许有人认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前量”,但“提前量”需要适度,这个“度”应建立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准确判断之上。群众的急难愁盼、制约发展的方方面面,轻重缓急都应有考量,这既考验干部的政绩观,也考验干部的能力。否则,罔顾现实情况和百姓需求,建设出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工程,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就是人们对“政绩工程”深恶痛绝的原因。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地治理之道成功与否,绝不是看有几个大工程、大项目,也不是简单地看几组数字,而是全面科学的考核。干事创业,一方面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把事实搞清楚,把千头万绪的联系弄明白,才能找出能够解决问题办法;另一方面,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认真倾听和收集民声民意,从中建出符合群众诉求的工程。这里少条路就修条路,那里缺座桥就建座桥,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套路,多一些为民服务真诚,“政绩工程”才能真正成为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