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巴山蜀水,文脉绵长、风光无限,作为中国版图上人文地理极具“个性”的一极,孕育出独特的地域风韵和生活美学。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纵深推进,两地携手,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创新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文旅品牌推广、文旅市场培育、精品环线打造等多个领域强强联手、互促共享,共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日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正式印发,川渝文旅迎来新的机遇,“双核、三带、七区、多线”重塑巴山蜀水地理空间格局,一个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

6月24日,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资阳召开。作为川渝两省市共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唯一一个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平台,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承担着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使命。双方主要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明确了合作重点——加快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区域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巴中光雾山。省文旅厅供图

过去两年来,这样的两地文旅协同联动频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共签订文化旅游领域战略合作协议63份,成立合作联盟11个,推动重点任务107项,推动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00余个,先后发布精品线路70余条,实施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五华山康养旅游度假区等8个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1.68亿元。

随着今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正式印发,两地文旅合作再次按下“加速键”。

同根同源 共促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6月底,第五届川剧节将在山城重庆拉开大幕。作为川剧领域的国家级艺术盛会,这是川剧节首次从四川移师重庆,沈铁梅、陈智林等两地川剧名角都将悉数亮相,受到诸多川剧迷们的期待。

巴蜀历史同脉,拥有众多同根同源的传统文化资源。过去,两地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如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思路早已转变——抱团协同,未来才有更多可能。

非遗技艺泸州油纸伞。省文旅厅供图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两年,两地重点加强对同根同源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先后联合举办川菜、川剧、蜀绣、石刻、竹编等项目的研讨会、展览等,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互促互享。

巴蜀之绣艺,闻名古与今。去年5月,“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在成都市公共美术交流培训中心拉开序幕,集结了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孟德芝、康宁、黄敏等川渝两地蜀绣界大咖创作的蜀绣珍品,呈现了一场令人沉醉的蜀绣盛宴。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成渝地区蜀绣传承人对话会”、蜀绣传承人现场体验课等活动,签署《成渝蜀绣合作备忘录》,探索成渝两地蜀绣抱团发展新路径。

协作还从非遗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到非遗保护机制建立。去年12月,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牵头、川渝两地16个市(州)、区(县)共同发起的“川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在成都成立,进一步明确了在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网络共创、人才共育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搭建非遗传承发展协作新平台。

同山同水 共建文旅特色消费场景

随着暑期来临,文旅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前不久,多个OTA(意为在线旅游)平台发布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再度成为国内文化旅游消费的“热点”区域。“去哪儿”相关负责人介绍,从6月上半月酒店预订量来看,成都排名全国第一,重庆排名全国第三。

实际上,近年来,重庆洪崖洞、成都太古里等,都在全国热门文旅消费商圈中长期占据着一席之地。巴蜀山水相连,独特的地理格局和地貌特征,让两地拥有着独特的“巴蜀个性”。


江油太白楼。  省文旅厅供图

“成渝两地既有巴山蜀水自然风光,也有休闲安逸的人文风情,更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要在特色品牌、特色业态、特色场景、特色活动等方面做文章,不断增强巴蜀消费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四川省文旅厅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是在这样的共识之下,一批彰显巴蜀生活美学的新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涌现,也是巴蜀浓郁生活文化的承载和表达。

明月山地处川渝交界区,在毗邻几个区县共同努力下,串珠成链,共同发展集特色餐饮、民宿、观光、娱乐、康养等多业态融合的文旅休闲度假区。其中,在广安邻水,随着五华山康养旅游度假区重大项目实施,玻璃观景平台让人感受“天空之境”的奇妙体验,也增添了许多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游玩体验。

为进一步促进两地文旅消费提振,目前两地正在打通平台数据壁垒,实现游客身份和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及跨平台核验认证,川渝游客可畅游两地660余家景区和文化旅游场馆。今年五一节,两地上百个景区对川渝游客实行打折等优惠,四川还提出,重庆市未发生本地疫情时,各类文旅场所对14天内只有重庆市和四川省无疫情地区旅居史的游客,在查验健康码绿码和通信行程卡后,可“无碍游览”,这是川渝文旅市场在疫情防控相关管理方式上探索建立统一畅通机制的首次突破性尝试。

“下一步,我们还将协同推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和新型消费发展壮大,促进经典川菜等餐饮产品品牌化,推动传统文化和全新科技元素融入创意设计产业,提升动漫游戏、音乐演艺等产业发展水平。”该负责人说。

同频共振 共塑区域文旅品牌

川渝地区石窟寺文物点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从南北朝延续至明清时期,既有北方石窟的“隋唐之风”,又有南方石窟的“唐宋之盛”,形成了独特的巴蜀石窟风格,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重庆大足石刻和四川资阳安岳石刻。

在今年下半年,游客游览完大足石刻后,只需要乘坐专门的川渝城际公交班车,就可以无缝衔接来到安岳继续观赏。

这趟正在加快推进中的城际公交班车,源自于今年2月《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以“文旅融合”为主题,并提出了打响“资足常乐”的石刻主题文旅品牌的目标。

安岳石刻。吴晓铃 摄影

“在大足石刻的开凿发展中,资阳人功不可没。两宋时期,在大足石刻中留名的29位石刻大师中,安岳的文氏家族历经七代,有18位工匠既在安岳造像也在大足雕刻,为大足石刻和安岳石刻作出了积极贡献。”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表示。

为打响这一区域文旅品牌,下一步两地还将包装推出唐宋石窟(刻)文化、红色经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做好线路发布和对外推介。

川渝IP强强联手,共塑区域文旅新品牌不止有石刻。“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如今已吸引川渝毗邻区10余个区县加入,共同推出了生态康养、红色文化、巴文化、民俗文化旅游等6大主题旅游线路。

达州市政府副市长刘政介绍,立足共建共享,以城口县亢谷—万源市八台山—龙潭河—宣汉县巴山大峡谷—开州区雪宝山—万州区三峡恒合等高品质旅游景区构成的内部大巴山生态旅游快速通道正在加快构建。同时,将通过提升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万达开“大三峡·大巴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等节事活动水平,进一步提振这一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