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6月23日,在第35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6·26”国际禁毒日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前全市毒品犯罪主要态势、特点。

从全市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来看,2019年,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审毒品犯罪案件117件,结审111件;2022年1月至6月,攀枝花全市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32件,审结24件,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有所回落。“这一数据表明,经过近年来持续有力的打击整治,禁毒工作的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刚介绍道。

从毒品犯罪类型来看,随着攀枝花市打击毒品犯罪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案的大宗毒品犯罪明显减少,“零包贩卖”在全市审理的贩卖毒品案件中,成为毒品犯罪的主要方式。

同时,毒品犯罪分子不断更新犯罪手法,利用互联网、电子支付技术的便捷、高效、经济、隐秘、应用广泛等优势寻找毒品买家,减少持毒持币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增加了查禁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毒品犯罪分子制贩毒品活动向分段式、游击式发展,制造、贩卖毒品犯罪的链条化趋势更加明显,互联网+寄递物流+电子支付的贩运模式逐步成为新常态,这些新特点对全市禁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许多毒品、毒赃已经灭失的案件中收集证据、固定犯罪事实成为打击毒品犯罪的关键性难点问题。

攀枝花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既重视加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大宗毒品犯罪人、毒枭、职业毒犯等,也注重切断毒品蔓延脉络,依法惩处零包贩卖、容留他人吸毒等末端毒品犯罪。2021年6月以来,全市毒品犯罪被告人重刑率为32.79 %,远高于整体刑事案件的重刑率(7.54%);缓刑等非监禁刑适用率为4.92%,远低于整体刑事案件的非监禁刑适用率(30.23%),“这些案件主要集中于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容留他人吸毒等轻罪,充分展现了攀枝花法院对毒品犯罪的从严惩处立场。”陈刚说。

同时,攀枝花法院不断健全和完善与公安、检察院禁毒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打击毒品犯罪的合力。不断深化联运、联打、联控、联治作用,完善禁毒防控社会体系。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组织旁听庭审、巡回审判、公开宣判、制作禁毒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禁毒法治宣传活动,提升社会识毒、拒毒、防毒、禁毒能力和意识,切实提升禁毒文化影响力,清除毒品犯罪社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