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君


长白山下、牡丹江上,乌斯浑河底,已离我们远去八十多年的东北抗日联军八个女战士,在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悲壮唯美的戏剧舞台上,以清新感人的芭蕾艺术形象栩栩再生。

静静的舞台,湛蓝色水幕,“八女投江”四个鲜红大字缓缓下沉……冷云、黄桂清、王惠民、安顺福、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李凤善——哀婉悠远的话外音饱含深情地呼唤着一个又一个远去的英灵名讳,在清澈的江底,由芭蕾演员扮演的抗联战士用会说话的脚尖如泣如诉地倾诉着她们的不屈与坚定,台上无声流淌的乌斯浑河水,与台下观众眼眶中婆娑的眼泪,穿越八十余年尘封的时空交织在一起,同场共塑一座讴歌抗日英烈的艺术丰碑。此情此情,那静静流淌的、缓缓舞动的,已不再是奔向大江大海的乌斯浑河水,而是满载了几十年流不尽抗日英雄血的民族精神长河,足尖上的诗篇,悲壮中的唯美,烽火狼烟下的生命崇高,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爱与生命之舞。

2022年6月19日,辽宁芭蕾舞团创作演出的民族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在成都四川大剧院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季上精美呈现,悲壮的故事和精彩的芭蕾技艺深深感动剧场内的老中青少观众。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演绎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年轻女战士为了祖国的领土不受侵略者的践踏,在面对敌人的逼降时誓死不屈,毅然走向滔滔江水,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勇壮举。编导用“春漾、桦书、密营、离歌、荒泽、西征、激战、尾声”等章节构织起层层递进的故事内容,有投江的气节、有不屈的精神,也有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与丈夫别、与恋人别、与战友别、与襁褓婴儿别等离情别绪,在演员赋予情感的独舞、双人舞、群体舞等芭蕾技艺展示中得以淋漓尽致的渲染与传递,在展示演员过硬舞蹈功底的同时,形象而生动地演绎了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

八个抗联女英雄既是一个英雄群体,又是八个各具个性的人物个体,意志坚定的精神内核与英姿挺拨的舞姿形体是其共同具有的艺术共性,而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与外型又是八个女英雄各自所具有的不同人物个性。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有机融入的东北秧歌和具有鲜明朝鲜族音乐特色的唢呐、舞蹈“阿里郎”等艺术元素,在提升全剧艺术表现力,增加音乐舞蹈观赏性的同时也凸现了剧中人物的独特艺术个性,

八个抗联女英雄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年仅13岁,在“春漾”一幕中那段活泼可爱而又灵动的双人舞成功塑造了最小的英雄王惠民鲜活舞台艺术形象。

在与战友别离的双人舞中,芭蕾演员扮演的女英雄以会说话的双腿,用快节奏的足尖舞步撒着娇诉说坚定,用肢体语言形象传递战友情谊和依依惜别。

洁净的白桦林,一会儿是激战中的掩体,一会是西征中的山峦,一会又是战地教室,简明轻灵的舞美设计不仅具有纵深与寓意的质感,同是又为时空自由转换调度与换场打下基础,最为难得的是与演员的芭蕾舞技艺展示相得益彰,转场换场后的简洁场景为演员留足了展示芭蕾技艺的空间。悲壮的音乐、赋予情感的舞蹈、简洁写意的舞美、灯光和层层递进的戏剧故事,成就芭蕾舞剧《八女投江》震撼、动情的艺术效果与品质。

从舞台假定时空的一致性出发,在抗联男战士都戴有皮毛冬帽的场景里,在不影响芭蕾技巧展示的前提下,同场的女战士如能在短袖夏装的基础上设计一处象征冬装的装饰则更具细节的完美。

全剧结尾时的投江场景,由芭蕾舞演员扮演的八个抗联女战士迈着坚定步伐,以慷慨赴死的坚毅相互搀扶走向舞台前端塑形站定,在幕后响起的无字悲歌,轻咏低叹,对随江而去的英魂投以千言万语的依依不舍,用音乐雕塑一座流动而不朽的丰碑。八个抗日女英雄在悲壮的音乐声中缓缓沉入乐池的全剧结尾,以浪漫艺术手法表达崇高精神气节,《八女投江》宁死不屈的伟大壮举和坚定的信仰,雕塑般刻入观众心田。

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本土化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与践行的艺术追求,芭蕾舞剧《八女投江》,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内容,严谨唯美的芭蕾舞风范和浓郁鲜活的民族与地域特色,表现抗日英烈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与精神,辽宁芭蕾舞团于川雅、敖定雯、张海东、王占峰、李偲旖等青年芭蕾舞演员,以精湛的技艺和缜密细腻的情感,用芭蕾语言审美讲述“八女投江”动人革命故事,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表现力感染力和音乐舞蹈艺术魅力齐聚,像极了我们心中倾慕的那个民族芭蕾舞剧应有的样子。

“八女投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是以芭蕾舞这样一种来自国外的艺术形式表现我们中国故事,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舞剧。芭蕾舞剧《八女投江》2014年首演以来,先后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一部以“足尖”践行艺术为民艺术理念的典范之作,一座镌刻在观众心田的艺术丰碑。

(作者:樊明君 四川省川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