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摄影报道

6月,攀枝花芒果迎来丰收季。和往年不同,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先锋村,满山青翠间,一条灰色水泥路蜿蜒向山顶伸去。这条长约3.5公里的路采用以工代赈的形式,不仅解决村里产业发展的难题,更为村民带来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

先锋村的产业路已经修好。唐子晴 摄

村里芒果不会再烂在树上了

6月21日,先锋村村民李应华推着擦得光亮的摩托车出门,和妻子一起去乡上了解最近的芒果收购行情。种芒果十多年,这条家门口的路,他早已不陌生。

“平时坑坑洼洼,下雨全是泥巴。”李应华指着自家摩托车说,全村48户村民日常出行全靠这条路,没修路前,每次出门回来都灰头土脸,赶上下雨更是泥花四溅,“都懒得擦车。”

随着村里的芒果越种越多,这条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每到芒果成熟时,村里2000多亩果子都要由这条路运出。要是赶上雨季,收购商不愿意趟泥路,果子就要烂在树上。李应华告诉记者,为了卖果子,他几乎每年都要花三四千元钱,找来挖机清理路面淤泥。

去年11月,先锋村以工代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历时四个多月把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路修好了,芒果不会再烂在树上了,每斤还能多买8毛钱左右。”让先锋村灰窝组村民小组长吴财军欣喜的不仅于此。灰窝组是傣族少数民族聚居地,村里还有一处猕猴生态旅游景区,平坦的道路,为村里的傣族民俗旅游和野生猕猴资源开发带来更多机会。

以工代赈,60位村民参与修路获38万元收入

修好路,产业有了盼头,日子也有了奔头。

村上采用以工代赈的形式修路,村民杨永听说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毫不犹豫报了名,“正好赶上农闲,在家呆着不如出来打工,前后赚了几千块钱。”

和杨永一样,当地还有59名村民获得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参与到了产业路的修建过程中。

先锋村的产业路已经修好。唐子晴 摄

“从施工的角度来说,让当地村民来当工人成本更低,施工成果也更放心。”施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施工方式,整体效果超出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施工的村民不仅能增加一份收入,还能获得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杨永就打算今后和邻居们一起,利用空闲时间外出找点活。

“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源泉,修路本是‘输血’,但参与修路就成了‘造血’的过程,有了产业龙头,人才支撑,以‘输血’激发‘造血’,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健康发展。”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副乡长方波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