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佳朋 川报观察记者 唐子晴

白墙青瓦、飞檐翘角,一栋栋富有民族风情的楼房整齐排列。近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乡葩地村寒坡岭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楼前宽阔的文化广场,楼间绿意盎然的瓜果,呈现出一派“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和谐景象。

从“土墙房”到“新村寨”,从简单种植玉米、仅仅只能自足到如今多产业共同发展,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户们,借易地扶贫的东风,都有了稳定收入、搬进了新房子,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搬得出 告别穷窝窝

“住上新房子后,日子也好起来了,到处都干干净净,很高兴啊。”说起搬迁后的生活,村民李付珍笑得合不拢嘴。

寒坡岭组是傈僳族群众聚居地,由于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落后,加上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村里产业发展一直都很单一,大家都靠自家的几亩薄田,种多少吃多少,少有额外的收入。

1973年出生的李付珍,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她心里一直有个遗憾,由于家里穷、住得偏,三个孩子都没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我希望这样的情况别出现在下一代身上了”。

只有挪出穷窝,才能斩断穷根。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仁和区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推动贫困户“挪窝”,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304户1233人。

葩地村搭上易地扶贫搬迁的“快车”,迅速整理寒坡岭组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名单。同时,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也为了更好的发展,李付珍协助政府工作人员,带头给村里思想守旧的老人做工作。

“要让贫困户打心里头想搬,让他们真正能脱贫!”葩地村第一书记张廷东说,为了让贫困户踏踏实实搬新家,政府按规定为搬迁的贫困户发放易地搬迁补助,同时争取到三峡集团住房功能改造资金。众多福利政策给寒坡岭组的贫困户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2018年10月,寒坡岭组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贫困户15户56人全部搬到了新家,住进了“新房”。

目前,攀枝花市仁和区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对象入住率100%。从“土墙房”到“新村寨”,304户1233人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彻底告别老房子,收获了“稳稳的幸福”,实现安居乐业梦。

稳得住 开启新生活

今年60岁的李正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中。妻子离世,又没有子女,年纪渐长的他仅靠着每月200元的低保为生。

“搬新寨”,需要贫困户们的决心和勇气,“稳得住”,需要政府用心与用力。政府在了解到李正银的情况后,就近联系了乌拉风情谷,为他提供了就业岗位。如今李正银住上了“好房子”,上班步行仅需要20分钟。

与李正银情况相似的还有村民贺正芳。家里只有2亩田地,种了几十株桃树,一年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如今,搬进新寨,村上给贺正芳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请他为新寨打扫卫生、除草等基础工作,并给予每月400元的工资。

“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很幸福了!”贺正芳说,搬入新房后,以往的居住问题都解决了。电视、电磁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贺正芳家都添置全了。

寨子搬到了公路边,原本闭塞的交通被打开了,村民们的产业发展有了“大变样”。

“原来我家住在老高山上,去我承包的地里只能开摩托,路也是土路。现在搬下来了,就住在公路边上,方便太多了。”李正才是寨子里的产业大户,他承包了亲戚的土地20余亩,种植了10余亩杜仲,还有几亩板栗、核桃等经济作物。但由于交通不便,种出来的作物要想销售出去非常困难,李正才为此非常头疼。

如今,新寨紧挨主公路,交通方便快捷,政府还专门在公路边修建了农产品交易中心与公厕、公交站台等基础设施。农产品出得去了,外面的收购商也可以进得来,产业发展有了“新盼头”。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安置点统一建设畜圈,有效助推贫困户养殖产业发展,帮助大家增收致富。”葩地村第一书记张廷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