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张明海

经常出入成都市地铁2号线牛王庙站D口的人,最近都会大吃一惊:对面一直以来的“小破楼”,怎么突然变成了现代公寓?

改造后的成都电力公司老宿舍

这一位处成都一环路和东大街交叉路口的建筑,成都市一环路东四段外6号,是原成都电力公司宿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与散落在成都市区所有的老旧院落一样,“脏、乱、差”的灰色调,是伴随其多年的“顽症”。

成都电力公司老宿舍改造前

7月28日,全新改造后的成都电力公司宿舍楼正式亮相。而如果有机会深入走进去一看,会发现:这座“小破楼”,不仅仅是外观发生了改变,从里到外都彻底全新翻修了一遍,包括新增的电梯、花园、监控等,“除了房屋框架没变,其余都变了”。

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社会资本的介入下,这栋成都电力公司宿舍的老楼成功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这栋30多年的“小破楼”是如何实现逆袭的?社会资本为何愿意介入、又是如何介入的?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们,在“小破楼”逆袭的过程中,生活又发生了哪些改变?

改造后的成都电力公司老宿舍

“小破楼”的困扰:输血还是造血?

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突出、人员结构复杂……一切老旧小区惯常存在的问题,在成都电力公司宿舍这样的老旧院落,也早已经是司空见惯。

在成都电力公司宿舍住了20多年的张阿姨感受很深:“我们这里出租的比较多,人员结构复杂。小区又没有一个正式的物管,看门的没有收入,就在一进门的位置摆个烧烤摊补贴家用,安全隐患也比较突出,半夜的时候,小偷还经常翻围墙跑进来。”

“牛市口街道位处成都市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你站在一环路往二环路看,在我们这个片区基本上看到的都是7层左右的老房子,大部分都是多层老旧院落。”牛市口街道办事处调研员陈林告诉记者。

在与莲新街道合并之前,原牛市口街道所辖的区域,1.0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4个社区。而就是这么大的一块区域,“就有80多个老旧院落”。

输血还是造血?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老旧院落的输血,陈林一点都不陌生。“这些年,对于老旧小区,政府一直在积极投入。但是往往是僧多粥少,一个小区投入二三十万,把地弄平、墙刷一下、雨棚换下、垃圾房修规范了,钱基本上就没有了。”

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这样并不能保持持续更新。“整了之后,只管得了一时,几年之后,又恢复成老样子。”

成都电力公司老宿舍改造前

社会资本介入:1200万改造资金为何愿意注入?

在国务院办公厅上个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根据《意见》,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由政府、居民和社会力量合理共担——基础类改造由政府资金重点支持,完善类改造部分由居民出资,提升类改造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可以看出,兜底性的老旧小区基础类改造由政府来实施,完善和提升的需求这一部分的资金,如何来筹措?

“都晓得老旧院落是个‘大蛋糕’,目前通过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一部分社会力量参与到老旧小区院落治理中过来。但在院落改造这一块,因为没有太多的模式可循,社会资本怎样参与,往往有‘无从下口’的感觉。”一名长期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的专家说。

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市场主体参与老旧院落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锦江区把目光放向了引进的企业。

2018年,小猪民宿应成都市政府邀请,在锦江区开设第二总部,成为当年成都市招商引资的六家独角兽企业之一。能否让小猪来参与旧房改造,尝试将民宿业态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让小区重新焕发生机?

“以前,我们主要是做线上短租预定平台,对于我们来说,将共享居住与老旧院落改造结合起来,推动这一全国第一家的城市旧改民宿,对我们也是一次全新尝试。”小猪短租城市开发部负责人张鑫凯说。

对于小猪来说,看上成都市电力公司宿舍楼主要有两点:一是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做民宿,下楼就是地铁2号线,前往春熙路、宽窄巷子等景点非常方便,到九眼桥、兰桂坊等地也便利;同时,附近被水碾河、宏济路众多的美食摊档所“包围”,走着走着就能尝遍成都美食。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现状:相对比较高的出租率。

“一般来说,老旧小区的出租率在50%上下,成都电力公司宿舍楼,一共有7层、28户,其中有21户出租出去了,出租率达到了75%。”陈林说,改造成共享居住的民宿之后,企业以天、周或者月的形式出租,成为企业愿意入驻的收益点。

政府、企业有动力,而最关键的是老旧院落的居民们有实际需求:2019年6月,成都电力公司宿舍楼改造正式启动,一年时间,正式完成。

因为是第一次“试水”,小猪很重视,为了让这个项目呈现最佳的效果,小猪邀请到了国内顶尖的清华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院(西南分院)共同参与到项目——而同样也是因为第一次,包括设计、改造在内,一年下来,小猪前后投入了1200万元改造资金。

“因为是第一次,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原计划是投入几百万,结果改造下来,比原计划超出了40%以上。”张鑫凯举例说,“老旧院落加装的电梯,正常情况下是二三十万一部,因为原有建筑的限制,我们这个是特意订制的小电梯,光是两部电梯就花了100多万。”

成都电力公司老宿舍改造前

寻求“共生之道”:把原住民腾空不是改造的初衷

原有的遮雨棚和旧门窗全部换成了落地窗、创意与整洁结合的公共空间、新的门禁系统、新加装了两部电梯、楼道里安装了摄像头……老宿舍楼的改变,带给业主们太多的惊喜。

早在2015年,在成都电力公司宿舍附近做生意的宋师傅,在这里买下一套三的居室。“本来是打算自己住,但发现这里不仅环境、治安不好,没办法,只好租出去了。”宋师傅告诉记者。

包括宋师傅在内的21名业主,一直以来都不约而同地舍弃了自住、选择了出租。

小猪接手改造后,宋师傅们与小猪达成了五年出租协议。“前三年租金稳定,后两年根据情况,双方协议调整。”宋师傅告诉记者,虽然与以前相比,租金上涨了很多,“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打造出来之后,整个房子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引导企业与业主达成协议的过程中,牛市口街道扮演了“媒婆”的角色。“我们仿照模拟拆迁的方式,进行模拟租赁。与企业一起跟业主一家一家地谈,前前后后召开了37次工作沟通会。”陈林说。

对于出租房租的业主来说,沟通相对容易,“毕竟出租给哪个不是出租?更何况,改造还能带来房租和房子价值的整体提升。”难沟通的,是数量上相对弱势但特别强硬的“少数群体”——28户中除了21户之外的7户原住民。

对于这一点,陈林说的很坚决:“我们尽量不造成对原住民的影响,把原住民腾空的老旧小区改造,并不是改造的初衷。”在37次沟通会中,除了讲道理和规划,为打消7户原住民的疑虑,“我们还将设计图和效果图一遍遍放给居民们看”。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寻求企业与原住民的“共生之道”。

谈起改造之初自己的态度,作为原住民的张阿姨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当初,我是拉了横幅的,反对企业入驻。怕他们来了,对我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张阿姨告诉记者,但是看到小区环境、安全、电梯、管理等将带来的改变,“我们意识到,这是小区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

为保持统一的风格,虽然不参与原住民室内改造,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基础上,小猪还是为7户原住民免费统一更换成落地窗。“不仅如此,我们还免费为他们更换了一些门等方面的小设施,来赢得他们最大的支持。”

改造后,张阿姨们从反对者变成了拥护者。“居住感觉更好了,跟其他新小区比差不了太多,更何况房子也升值了。”

而对于小猪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这一次比较谨慎,选择了体量较小的28户楼栋,因为走了一些弯路,至少五到八年才会回本。但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新开始,接下来如何要开启类似项目,这一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模式非常重要。我们也欢迎其他社会资本一起,探索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中来。”小猪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