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薛维睿 李婷 摄影 向宇

8月30日,在首个“成渝双城诗酒文化论坛”暨郎酒庄园之夜诗歌朗诵会活动中,来自成都、重庆的80余位诗人、评论家在位于泸州市古蔺县的郎酒庄园采风。“生在赤水河,长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从金樽堡、洞仙别院、天宝洞到十里香广场,诗人们在这里感受到酿酒的生态美学和诗酒一体的文化氛围。

“七次取酒”是酿造酱香型白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成渝两地诗人第一站探访酿酒厂房,了解了酱香型白酒酿酒工艺流程。整个工艺复杂精密,要历经九次蒸煮、八次加曲伴和、八次堆积糖化、八次入窖发酵等等流程。七次蒸馏取酒后,酒糟中的酒和香味物质蒸馏提取而出,诗人们在现场小酌白酒,充分感受酒的醇厚饱满。

这是成都诗人向以鲜第一次直观地体验到酒的形成,他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工匠的专业精神震撼。他认为,做一瓶好酒和写一首好诗一样,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出佳品,要经过很多曲折的过程,而最终的成果还要交给时间检验。

走进洞仙别院,诗人们来到了郎酒的调酒区。“观、闻、尝、评。”郎酒集团调酒师程隆介绍道调酒的秘诀。他让大家举杯凝视、眼观其色、口尝其味,细细品味酒味的层次感。并解释,其实酒的香气,既有酱香味,还有经过时间长时间沉淀的曲香,混合上老坛香、果香的复合香气。接下来,诗人们先是依次品尝了酱香基酒、酱香调味酒、陈香调味酒、底香调味酒,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制一款属于自己的酒。大家根据调酒师的要求,小心地把基酒加入量杯,因为微弱的成分比例都会影响口感,所以每一个调酒的细节都格外讲究。“我自己调的这款酒有种麻麻的感觉。”现居成都的重庆诗人喻言,调完酒后满意地把酒倒进壶里,用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诗人李龙炳过去接触过很多小型的酿酒作坊,今天如此大规模的郎酒庄园让他震撼,酿酒本身复杂度也超出他的想象。过去只知道酒有酱香型、浓香型的差别,李龙炳自己参与调酒后才发现,这个过程是复杂而富有意味的。在他看来,这种酿酒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与写诗是一样的。“调酒中任何配比的微妙变化,都会使调出的酒产生差异。写诗改动一个字词,也会使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

随后,诗人们来到天宝洞,在这个大自然的天然洞穴中,封存的酒坛一列列整齐排开。这里常年恒温恒湿,密布独特的天然酒苔,酒香四处弥漫而来。来自重庆的诗人谭词发对这里印象深刻,“还是很震撼的。”看到天然的石洞里储藏了那么多酒,他认为,大自然鬼斧神工和人工的智慧相交融,加上岁月的沉淀才能酿得好酒。“以前只知道喝酒,这次才了解酒背后更深层次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很有意义。”

来到天宝峰之巅的十里香广场,这里万只陶坛整齐摆放,结阵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露天陶坛酒库。北宋《酒谱》记载:“六月以瓮盛酒,曝于日中,经旬味不动而愈香美,使人酒醉。”这是诗人张新泉第二次来到郎酒庄园,这次参观让他感觉这里变化很大。“郎酒在爱酒人心中地位很高,这里依山而建、顺势而为,从天宝洞、地宝洞到仁和洞,如此之多的酒坛让人震撼。”

诗与酒天生契合,从来密不可分。向以鲜说,和别的企业不同,诗歌对于郎酒应该是一种血液,“有别于强行植入的文化,这里的诗意是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