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蒙  眉山观察 方旭

名片


甘俊林


中车眉山车辆公司货一车间试制研发班班长,氩弧焊及冷作钣金“双料技师”、资深技能专家,创新和改进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制造工装100余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50项。独创“反向扭转预应力法”“三基线法”“氩弧焊摇摆焊接操作法”“C70E上旁承模块化装配”等技艺。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四川省劳动模范甘俊林

【故事】

6月2日,在四川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厂区内,几十节崭新的黑色货运车厢缓缓行进在铁轨上,即将进入最终质检环节。这些车厢背后,有着甘俊林及其团队的技术支持。

在试制研发班生产车间,甘俊林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头盔护目镜等装备,手执焊枪,对准焊缝处轻点,顷刻间火花四射。身为一名冷作钣金工和电焊工,甘俊林主要负责火车部件的装配与焊接。

从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资深技能专家,甘俊林是手工钨极氩弧焊及冷作钣金“双料技师”,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眉州名匠”等荣誉。年仅35岁的他,在诸多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

勤学苦练的“逐梦青年”

“师父5分钟能解决的问题,我要一两小时。”回忆起2005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甘俊林说,这让他深受震撼,也激发他决心提升技术水平。

决心与机遇是他最初的原动力。彼时,恰逢该公司相继出台鼓励青年工人学技术、职业技能竞赛相关政策,并搭建起从初级工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核心人才评选的职业发展通道。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逐渐掌握了冷作、焊接技术,成为双工种工人,这样的身份为甘俊林提供了更多参赛机会。

两次夺得公司职业技能竞赛冷作工第一名、获得眉山市电焊比赛第二名......诸多奖项让甘俊林在公司内部“小有名气”,也为他登上更大的比赛舞台做好铺垫。

2014年,甘俊林获得参加两年一届的“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的机会。该项比赛作为焊接行业的“世界杯”,参赛名额有限,当时仅推选他一人代表眉山分公司参赛。“每天从早上7点练到晚上11点,连续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甘俊林说,赛前高强度的集训曾让他一度想要放弃,但焊接技术水平在集训中飞速提升,这让他感到兴奋,难得的比赛机会与背负整个公司荣誉的责任,让他咬牙坚持下来。

工作中的甘俊林

连续参加“嘉克杯”与世界顶级的焊接高手过招,大幅度提升了甘俊林技术水平与眼界。经过不断努力与练习,在2018年第六届“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上,他从300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钨极氩弧焊成人组比赛一等奖。

诸多奖项的背后是甘俊林积年累月的艰苦磨砺和执着付出。为了研究焊接技术,到了下班时间,他经常在厂房多干两个小时;感觉焊接臂力不够,他就用自制沙袋绑在手臂上练习、寻找方法增加焊枪的稳定性;为分析焊接问题,他想法拍摄焊接焊缝细节,回家后对照视频反复研究焊接纹路规律……“成功的背后不仅有努力与汗水,还需要多学习多思考。”甘俊林说。

创新创造的“领头雁”

“如何攻克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这是我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持续学习、刻苦钻研已经成为甘俊林的工作习惯,也让他实现了从比赛技术型工人向产品研发型工人的转变。多年来,甘俊林和他的团队不断创新和改造铁路货车制造工艺等100余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50项,解决惯性质量问题10多项。

甘俊林在研究新车型工装图

2018年,公司1998辆C80B订单合同必须在100天内实现交货。为提高整车单班日产,甘俊林建议创新现场管控模式,增强班组工位管控有效性,优化作业工位,合理配置工位“六要素”,让车间单线单班日产由11辆快速提升至15辆,在3个月内全面完成订单任务。去年,中车眉山公司货车产量达到了5000辆,其中约3800辆销往国内、1200辆销往国际市场。这些年来,客户对货车质量都非常认可,他参与制造的上万列货车,没有一辆返修。

在甘俊林团队的工作室,一块黑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参数。“既是一块黑板,也是‘三块黑板’。”甘俊林介绍,“三块黑板”是我们工作的步骤,在出现技术难题需要攻关的时候,首先进行模拟推演,技术人员给出实施方案,并在黑板上记录方案推演过程;其次,对一致通过的推演方案进行实施,再在黑板上记录实操结果;最后对任务完成情况做总结,归纳同样类型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提升工艺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逐渐提升中车造、眉山造乃至中国造产品的知名度。”甘俊林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甘俊林在钻研技术的同时不忘传帮带。2019年挂牌成立“甘俊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借助企业内部平台培训青年技工4000余人次,带领团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获得多个奖项,团队先后有十几人获评高级工。

寄语


甘俊林:


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集体,这些荣誉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团队不断前进。未来,中国制造需要更多青年人站出来,希望广大青年要脚踏实地,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敢于“较真”,实现创新创造,在“平凡”的岗位,发出“不凡”的光芒,为中国工业崛起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片来源:中车眉山车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