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进阶 

迈上“五万亿”新台阶


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习近平

川观新闻记者 张彧希

5月15日14:48,西昌西站,一列动车从站台缓缓起步、加速,以160公里的时速翻山越岭驶向远方。窗外,一排排高高挺立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徐徐转动,再远处,德昌的樱桃红了,缀满枝头。

今年1月10日,首趟始发动车从西昌西站驶出,标志着大凉山迈入动车时代。9天后,四川省2021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公布:这一年,四川经济如同一列高速奔跑的动车,以8.2%的增速,呼啸着迈上“五万亿”新台阶。

速度,是动车高速运行的标志之一,也是观察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道标尺:从2017年到2021年,四川经济总量连迈两个万亿元台阶,稳居全国第6位;GDP年均增长7.1%,增速比全国(6.0%)高1.1个百分点。

质量,是另一道标尺。从2018年到2021年,四川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由3.8万亿元提高到4.9万亿元,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营收先后迈上万亿元台阶,初步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韧性不断增强。

数据,是一位客观的见证者:5年来,直面风云变幻,四川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专注发展,谋定而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笃行、蹄疾步稳。

经济总量连续迈过两个万亿元台阶

“稳”是基调,“进”是节拍:“稳”的确立,为“进”的开拓腾出空间

2018年,四川经济总量达到42902.1亿元;仅仅过了3年,2021年四川经济总量再跨万亿台阶,达到53850.8亿元,成为全国第六个、西部首个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台阶的省份。

5年时间,经济总量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元台阶——这是一条进阶之路。“5万亿是一个‘门槛’,可以看作衡量国内省(区、市)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指标线。”四川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鲁荣东说。

对于四川这个西部经济大省而言,这一数据的分量不言而喻。

纵向来看:一年365天,5.38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平均到每一天超过147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四川一年的经济总量;与2020年相比,2021年四川GDP的增量达到5000多亿元,高于2002年四川全年的经济总量。

横向来看:四川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16年的4.4%提高到2021年的4.7%,占西部的比重由2016年的21.9%提高到2021年的22.5%。“在全国经济大盘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在西部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曾俊林说。

5万亿的进阶之路,“稳”是基调: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尤其是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稳健增长。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四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持续回升、稳步向好,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59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

5万亿的进阶之路,“进”是节拍:“稳”的确立,为“进”的开拓腾出空间。2016—2021年,四川GDP年均增长7.1%,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1.6、1.3个百分点。

5万亿的进阶之路,还有许多“高光”时刻:2017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占据四川经济“半壁江山”,四川经济“火车头”变为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201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四川首个万亿产业诞生;2021年,食品饮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30.2亿元。至此,四川已拥有两个万亿级产业。

三个不同视角考量经济发展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四川把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

8.6亿只!这是2021年四川锂电池的全年产量。与此呼应,在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内机器轰鸣。三江交汇,默默地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巨变:两年间,产业园面积从0扩展到近5平方公里;从无到有,50个动力电池及其配套产业链项目先后落地,总投资1170亿元,预计年产值约3436亿元。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四川把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

考量高质量发展多种视角。

其中一种视角,是用数据说话。

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从2016年的11.8∶40.6∶47.6调整为2021年的10.5∶37.0∶52.5,非农产业比重从2016年的88.2%提高到2021年的89.5%。“四川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主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三次产业内部来看,2017年至2021年,五大现代产业年均增长8.1%,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部分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粮食产量创近年新高,生猪出栏居全国第1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保持快速增长。另一种视角,是一个个鲜活的微观“拼图”。

西南地区百亩规模小麦单产纪录在广汉诞生、首个本土世界500强企业诞生、中国存储谷落地四川、央地携手打造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成都中欧班列境外站点增至69个……

收入,是最直观的视角。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4000亿元,达到4359.2亿元,是2016年的1.9倍。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达到41444元,年均增长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5元,年均增长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区域竞合深刻重塑四川产业地理

把握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势,着眼于构建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五年来,产业集聚发展进入快车道

全国40%的水电机组来自四川制造、16%风电装备来自四川制造、四川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无数个“第一”的背后,蕴藏着四川装备制造业的巨大动能。以成都、德阳为核心,延伸至眉山、自贡的一条狭长地带上,密集地分布着上千家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

2021年,工信部确定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市、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四川省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榜上有名。“选出能承担国家使命、代表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让它们去冲击‘世界冠军’。”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补齐产业布局较为分散、同质同构程度较高、链条关联度偏低等短板,四川把握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势,着眼于构建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5年来,产业集聚发展进入快车道。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支撑、交通区位、环境容量等条件,推动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促进形成‘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产业协作格局。”省委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在工业上,引导各地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聚力培育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在农业上,促进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的新格局,为农业规模化发展打开腾挪空间;在服务业上,形成“1+8+N”区域协同发展布局。

产业聚集度,刻画着产业新格局的崭新坐标。把视野放宽到更大的范围,各市州间的区域竞合则深刻重塑四川的产业地理。

2017年,成都GDP接近1.4万亿元,而其身后,只有绵阳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彼时,有专家评价,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可谓“月明星稀”。

时至今日,当年的那幅图景已变为“众星拱月”的态势。

“区域经济呈现高效协同联动、中心城市带动增强、增长极点加快形成的态势。”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2021年,紧追绵阳,宜宾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德阳、南充、达州、泸州、乐山进一步站稳“两千亿”台阶。在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区间,攀枝花、广元、自贡等8市的比拼更为激烈,差距最小的仅有数十亿元。在县域经济层面,GDP过百亿元的县(市、区)由2016年的107个增加到2021年的125个,其中超1000亿元的县(市、区)达11个,而2016年仅3个。5年跨越,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再上台阶。这,就是一个奋进四川!

兴川辞典

万亿产业

201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259.9亿元,标志着四川首个万亿产业诞生。2021年,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30.2亿元。至此,四川已拥有两个万亿级产业。

创新驱动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和主要目标,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加快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经过“十四五”时期努力,进一步提升四川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贡嘎培优

2021年10月,四川省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建立重点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努力打造一批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制造业优质企业。按照行动计划,100户成长性优质企业,将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营业收入倍增,由2020年的2411亿元达到5000亿元左右;通过100户企业带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实现倍增,由2020年的0.92%达到2%以上。

兴川寄语

阿坝州乡村振兴局局长彭开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阿坝州实施建设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园”以来,已完成33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巩固提升和17个乡镇、60个村的五美乡村示范建设任务。下一步,我们已经明确目标:到2025年完成72个乡(镇)、337个村、136个重点帮扶村的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园”建设任务。

内江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陈伟:内江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5年来,平均每年引进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年均增速超14%。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引进一批页岩气、钒钛、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制造业项目,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毅:近年来,在成都,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是四川高质量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鲜明体现。5年来,极米科技已经做到全国投影行业的第一名,我们将继续创新有为,努力做大做强,争取把产品卖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整理:川观新闻记者 张彧希 张明海

【延伸阅读】

天府软件园:让“新经济种子”长成“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