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亚飞

每隔55秒,一块全世界最大单体面积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就能下线,单片面积1.92平方米、重30公斤,年可发电260度至270度。


5月24日,川观新闻记者走进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产线,探访这块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神奇玻璃”。公司总经理潘锦功介绍,这种发电玻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让玻璃发电,而是通过特定技术,让碲化镉光电材料“长在”玻璃上,让普通玻璃变成可发电、可回收的材料。


2017年,第一块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下线;2018年,量产产线投产;2022年,碲化镉发电玻璃亮相冬奥会……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成立13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成都新型材料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潘锦功表示,作为“链主”,一方面要练好“内功”,促进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更要整合“外力”,带动上下游、左右链企业集群发展、合作共赢。

成长进阶

从“黑玻璃”到“彩虹玻璃” 打开更多市场空间

进入公司大门,穿过由发电玻璃铺成的走道,映入眼帘的是以发电玻璃为墙体的公司大楼。这些发电玻璃一年可发电40万度,电瓶车、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源都来自发电玻璃,自发自用。

举起一块发电玻璃细看,2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沉积在玻璃上,有了这层薄膜后,光线被吸收转换成电能,再导入逆变器后就能直接使用。

彩色碲化镉发电玻璃      

潘锦功介绍,碲化镉发电玻璃可实现在弱光环境下发电,也就是说,尽管是阴天、光线弱,但它依旧可正常工作。

在成都中建材光电的第一块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诞生前,国外的技术只能生产1.2米长、0.6米宽的小尺寸发电玻璃。潘锦功说,大面积发电玻璃的发电效果更加稳定,但玻璃尺寸越大,生产难度越大,要把相当于头发丝150分之一的碲化镉材料均匀地、不间断地蒸镀在玻璃表面。

迎难而上,潘锦功带领公司团队历经9年的埋头钻研,研发出近空间升华核心工艺,让碲化镉薄膜在玻璃上“生长”,做出了单片面积1.92平方米、超出同类产品三倍面积的大玻璃,并在次年达成量产。

彩色仿石材碲化镉发电玻璃      

探索并未止步。从最初代的“黑玻璃”起步,随着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生产出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彩色玻璃、仿石材玻璃。潘锦功介绍,这些产品不仅能发电,还可以作为装饰材料应用在建筑空间,呈现多样化的设计感。

如今,该公司年产能达到100兆瓦(相当于100万平米的碲化镉玻璃),市场应用也越走越宽。例如,成都市智慧治理中心建筑立面采用碲化镉发电玻璃替代原有的普通玻璃,设计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双流机场T2航站楼L1通道改造项目采用彩色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实现发电功能的同时,呈现出个性化设计……

产品“出圈” 产业延链

从“相邻不相识”到“合作谋共赢”

在公司大楼入口处,有两块格外引人注目的发电玻璃——一块印着冰墩墩,另一块印着雪容融,高1.6米、宽1.2米,这是该公司为北京冬奥会特别设计的彩釉款碲化镉发电玻璃指引路牌。

“2021年12月,我们接到了要在冬奥村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使用碲化镉发电玻璃作为绿色低碳路标的通知。”潘锦功介绍,由于时间紧迫,技术团队和生产团队多方协作,不分昼夜地进行产品设计、测试和生产,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5个点位的发电玻璃绿色低碳路标建设任务。

该公司为北京冬奥会特别设计的彩釉款碲化镉发电玻璃      

这批印有冰墩墩、雪容融的指示牌成为了在奥运赛场上首批能“自己发光”的指示牌,也让成都中建材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出圈”。

各类合作和订单接踵而至。该公司不远处是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潘锦功笑称,“过去,我们‘相隔5分钟,一直不往来’,但碲化镉发电玻璃亮相冬奥会,带来了合作灵感。”如今,两家公司正谋划将碲化镉发电玻璃更多地应用在路灯设计中,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抱团闯市场。

成都中建材光电与川开电气有限公司实现了更深入的协作。2019年,川开电气的新建工厂安装了1.5万平方米的碲化镉发电玻璃,日均发电量为1600千瓦时,占比公司日均用电量的30%。

川开电气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韩安勇介绍,“借此契机,公司在2020年升级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包括碲化镉发电玻璃在内的能源及能耗设备的智能监测、管控、优化利用等。”如此一来,碲化镉发电玻璃嫁接这套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从前端产品到后端应用管理的全流程智慧化。

研发环节也在不断拓展。今年,由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成都中建材光电合作共建的四川省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旨在让建筑成为“微型发电厂”。

面向未来,成都中建材光电正在研发新一代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多功能复合构件,集合发电、余热利用、保温等多功能,打开更多的应用空间。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