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南充观察 吕芝姝 兰靖雯/视频

◎重访点位:南充市


◎重访时间:5月21日


“当年红军战士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极短时间攻克了鹅项颈,抢夺下了陈大寨,他们排除万难、英勇战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5月21日,站在“营渠战役”纪念碑前,61岁的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明渠村老村支书鲜春明感慨道。


红色是这片土地的鲜明印记。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发动“营渠战役”,解放了营山全境,达州渠县、南充蓬安的大部分地区。其中,这场战役中的两次战斗——“攻克鹅项颈”“强夺陈大寨”就发生在明德乡。


80多年后,这片红色的沃土孕育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小满当天,记者走进明德乡,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排排翠绿茶园错落有致、连绵起伏,铺展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从一地看一域。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红色打底,让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昂首阔步迈向振兴新发展。

蓬安县巨龙镇合作村:村美民富产业旺。刘永红摄

产业富民

补短板 培育发展新动能

“以前,早上采的鲜茶叶晚上来不及送下山,很容易坏了。”“现在有标准化生产设备,你们采了鲜叶可以随时卖过来。”……

在营山县明德乡明渠村的一处茶园,脱贫户肖建珍与营山县营渠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代志拉起了家常。

营山县明德乡茶山日出。梁洪源摄

明德乡地处秦巴山区余脉,上世纪六十年代,乡里就开始发展茶产业,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树。后来,因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一度荒废。

“政府重视,群众有种植基础。”2011年,返乡创业的张代志一眼瞅准了茶产业。2014年,张代志成立营山县营渠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30余名群众加入到茶产业中来,肖建珍就是其中一位。

清晨,明德乡茶农出发采茶。梁洪源摄

因为残疾,肖建珍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2014年,她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在打理自家两亩茶园的空闲到合作社务工,“现在一年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就有4000多块钱,再加上自家向公司卖鲜茶叶,一年的收入就有一万多元。”

产业的发展也得了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修建通村公路、新建园区便道、安装滴灌设备、帮助拓宽市场……“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就在去年,张代志再次改扩建了茶叶生产标准化厂房和冷库,添置了自动化炒茶设备,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品质。

清晨,明德乡茶农出发采茶。梁洪源摄

如今,茶产业已经发展成明德乡的特色产业。在端稳粮食饭碗的同时,全乡茶园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产值超过600万元。产业的兴旺,让更多老区人民鼓足了腰包,踏上了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南充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补齐发展短板,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产业基地大格局。

仪陇县赛金村芝兰坝村粮油产业。仪陇县委宣传部供图


阆中天宫镇五龙村产业园。阆中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阆中市老观镇岳林垭村,当地大力发展果业种植、蔬菜种植,走出了一条订单式农业发展之路;在仪陇县马鞍镇朱德故里景区,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在南部长坪山,晚熟柑橘产业园的建成,让当地百姓人均年增收1.2万元。

南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粮食安全为前提,目前全市特色产业基地达到386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8个,拥有“国字号”园区4个、省级园区5个。产业规模和产业链不断完善,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明德乡群众采茶情景。梁洪源摄

文明宜居

育人才 争当振兴“排头兵”

“在服务细节上还可以再提升,比如多开发新菜品、把民宿做起来。”“要得要得,我再研究研究。”在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的一处坝坝上,村党支部书记熊亮与农家乐经营者罗宁探讨如何提升旅游服务。“村干部帮我理清了发展思路,下一步发展信心更足了。”罗宁兴奋地说。

新店镇,红军取得营渠战役最后胜利的决策地之一。继承红色传统,新店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打造千坵村AAA级农旅景观、挖掘红九军政治部红色资源,深度推动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以一根针串起千条线。”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南充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人才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打造文明宜居新示范。

新风扑面、乡村宜居。仅在营山,目前已有明德乡明渠村、新店镇千坵村等9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南充市也成功获评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市。

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营山县渌井镇兴云村。杨汉国摄

同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5月19日,南充蓬安县金甲乡种粮大户康太国正开着插秧机来回穿梭在一片水田里。通过代耕代种村民的荒田荒地,最近康太国计划种植水稻480余亩,大豆玉米间作200亩。

“以前没尝试过代耕那么大面积,害怕承担风险。今年村里领导上门给我讲政策、作动员,我自己有技术、有设备、有经验,不妨就大胆试一试。”康太国说。

让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大潮,近年来,金甲乡根据市场发展所需,培育50多名种粮大户流转撂荒土地5000多亩,进行粮经套作。金甲乡焰山村茶叶,果山村花椒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正随着一位位新农人的加入,销路也日渐拓宽。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南充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南充细化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在南部等3个区县试点探索,重点培育带头能人、技术能手、乡土工匠、行业专才、乡贤创客等6类2.8万名本土人才,推动1.1万名医卫人才下乡、机关人才帮村、农技人才入户。

蓬安县种植大户在进行机械化插秧场景。刘永红摄

红色基因深植,振兴春潮正涌。如今在南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缓缓铺开。“继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奋力走好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路。”南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政策链接:

这些政策 助推老区乡村振兴

四川省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产业振兴方面。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导、促进相关单位和主体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许可、认证或登记并加强监督管理。

人才振兴方面。支持革命老区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培训,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文化振兴方面。促进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鼓励革命老区以红色文化公园、红色传承教育培训基地等为载体,创新推动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集中连片和跨区域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

生态振兴方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先将革命老区纳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部分视频素材由南充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