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 陈捷

张伟(左二)在现场救灾

张伟,中共党员,退役军人,雅安市雨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股(农民工工作股)股长。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雨城区创新创业工作、农民工服务工作成绩可圈可点:新冠肺炎疫情期,他千里护送农民工安全返岗赴浙务工;2019年雅安市雨城区被评为“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暴雨倾盆,巨石滑落,屋倾楫摧,群众生命财产岌岌可危……8月18日,洪水侵袭了雅安市雨城区。

洪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张伟主动请缨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并将自己在救灾中的所观所感记录下来,让我们有机会从“非官方”的角度,看到雨城人社践行“温暖人社、贴心人社”的点点滴滴,看到新时代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貌。

张伟(右)在现场救灾

8月18日,星期二,雨

一夜的风,一夜的雨。

我是凌晨才迷迷糊糊睡着的。早上7点多醒来翻看手机,首先看到的是同事发到微信群里草坝、多营等地被洪水淹没的照片。往前推一周,8月11日,芦山县发生洪涝灾害,我老家的安置小区再次被淹。再往前看,长江流域大涝,江西告急、安徽告急、湖北告急……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满眼都是洪水肆虐和抗洪救灾的画面。不禁感慨,今年到底怎么了?

正常上班,可心思纷乱。同事们都在议论洪水有关的话题。随着现场照片和相关报道越来越多汇集到眼前,发现这次洪水确实非同往常,已是百年难遇的大灾。打小就听老辈人讲关于1966年大水的事,虽然说的很玄乎,但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1998年抗洪的故事最为熟悉,九江大堤上解放军“人在坝在”的战地标语、洪浪中手挽手的人堤、老将军火车站台送行军列的泪眼、万人空巷送别子弟兵车队、李向群、电影《惊涛骇浪》……一切都晃如昨日。

时空转换,这熟悉的一幕幕如今又在各地一线重现。嘹亮的军歌、奔驰的人影、疲累的身驱、酣睡的脸庞……虽然已转业2年多,但眼睛总是本能地捕捉那一抹橄榄绿,想象着与战友们一起肩并肩,只等一声令下,便冲向军令所指的任何地方。

整个白天,坏消息不断传来。塌方、滑坡、泥石流,乐山、重庆、龙泉驿等相继“沦陷”,被媒体形容为“天漏式降雨”,四川省首次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形势危急,我感觉肯定会有所行动。

果然,晚上7点多,抗洪救灾的动员令下来了。根据区委、区政府决定,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除留必要值班人员外于19日全部投入草坝救灾清淤工作。按照局党组安排,我是50人党员突击队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转业军人,义不容辞!吃完晚饭,我找出服役时穿过的迷彩裤,准备好一套更换的体能作训服放在背包里,只待天明。

8月19日,星期三,阴有小雨

眼前的景象完全超出了想象:放眼望去,到处是淤泥、垃圾,路边堆满了群众清理出来的裹满泥桨的家具、衣物被褥以及各种各样的杂物,还有被水泡过的车辆、店铺、庄稼、农户,一片狼藉!我看到金旗科技公司外边的绿化带上、农田里到处散落着已经打包好的箱子。太惨了!以往只在电视画面中看到过的场景,今天真真切切的就摆在眼前。

按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我们今天负责草坝南街和通江路两个区域,主要任务是把路面、人行道的淤泥和垃圾清理到路边堆放好,等待统一清运。从下车地点到指定区域,一路上各单位突击队的红旗迎风飘展,到处是人员集结的召唤声,推土机、大货车的轰鸣声,仿佛一场“大会战”即将打响。

由于现场实在太过混乱,我们没有及时与草坝镇的联络员碰上面。当队伍行进到春江路时,见没有人清理,曹局长、王副局长和廖副局长商议后,决定先从春江路开始。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大家挥舞铁锹马上开干。有的赶、有的推、有的铲,稀泥桨子不吃劲,锹往哪里动它往哪里走,但架不住满街都是,一锹一锹总觉得慢。我想起在部队时冬天用门板推雪的方法,恰巧旁边杂物堆上就有一块一米多长的木工板,便拿过来当“锹”来使,这招果然管用,推得又快又干净,一个同事赶紧过来帮我,组成“推泥二人组”,其他同事把靠墙一侧的稀泥赶出来几十公分,我俩把板子架上共同发力往外推,另一些人则把从边上漏出来的清掉,中间再相互轮换推板,就这样梯次作业,相互配合,很快就将春江路两旁的淤泥清理出来。

后来找到我们汇合的联络员引领我们继续往通江路进发。通江路的情况跟春江路差不多,要窄一些,约莫半个多小时都清完了,领导让大家原地休息一下。我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砖块上,大口喘气,豆大的汗珠子不停的往下掉,衣服早就湿透了,全身都是泥点子。再看突击队的其他人,都差不多一个样,都说好久没干体力活太累了。气还没喘匀,对面两家商铺的老板过来找我们,一家要我们帮忙从地下室抬货架,一家要我们帮拆除一楼大厅里被水泡坏的隔间,于是男同志们兵分两路,二话没说就过去帮忙,主人家千恩万谢,大家虽然很累,但心里暖洋洋的。

吃过午饭,局领导跟指挥部沟通后,决定马上去支援受灾的企业。在园区管委会同志的指引下,大家分成两组,第一组支援晶强板业,第二组支援金旗科技。我分在第一组,当我们进入晶强厂区,再次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厂区道路上是足有7、8公分厚的稀泥,所有的厂房里都积了厚厚一层泥浆,成捆的木条子、横七竖八的木板子、半成品的木门浸泡在泥水中,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怎么帮啊?就在大家心里直打鼓的时候,带队的廖体锦副局长一句话稳住了神,“再难也得帮,我们不干就得企业自己干,既然来了就不要犹豫!”经过和厂方人员沟通,大家决定从一个靠河边的车间开始清理,先把地上的木条、木板抬到高的地方堆放起来,把地面清理出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用铁锹、木板把淤泥往外赶,然后往手推车上装,再推出厂去倒,3个手推车轮换着干,但由于车间离门口足有100多米远,这样效率太低。厂方想了一个办法,在临河的墙壁上砸出一个1米见方的大洞,手推车能够直接将泥水倒入河中。这样一来速度快多了,大家干劲也更足。最让我敬佩的是这个厂的老板和员工,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被这场灾难击倒,只想着如何尽快恢复生产。一个企业能够生存,我相信精神层面的韧性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具备这种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正当我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几个穿着“雅安民兵”背心的人带着交建集团路桥公司的水车过来了,还有另外一个单位的突击队也赶过来,大家再次分工突击,进展明显加快。就这样一直干到快6点,指挥部通知收兵,明天再干。我们告别一起并肩战斗的工友,他们送我们出厂,连说感谢,大家看着厂区还有不少地方没有清理完,心里都沉甸甸的。

由于水鞋底子薄,站立久了脚底板疼得受不了,白天的时候我看很多人都是左右脚轮换站立,我走路也是把脚趾抠紧了,尽量让脚弓起来。回到家里匆匆扒了两口饭,冲了澡躺床上,脚上的痛感传遍全身。回想这一天的经历,真是感触良多。今天的心情混合着好奇、茫然、不知所措,有过退缩也有奋勇。我意识到其实我并没有做好心理上、身体上和意志上的准备,就像一个文弱的书生突然被扔到角斗场上,胆怯和犹豫伴随着这一天。

8月20日,星期四,晴

终于放晴了,这可能是近期最好的消息之一。

今天我们集中乘坐大巴出发,车队能给人以力量感。经历了昨天的“初试”,大家对任务的艰巨性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至少没人会认为是来尽一下义务就结束的。

今天我们分配的是通江路和润联·美家居商城两个紧挨在一起的区域,这是一片由商住两用建筑群构成的小区,面积非常大,到处都是厚厚的淤泥,一楼的商户正不停地往外清理杂物,指挥部的命令是不清理完毕不准收工,大家有些绝望,没人相信我们今天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由于水份蒸发的原因,昨天的泥浆大多变成了淤泥,一锹下去实沉得很,而且粘锹,需要用力甩动,清理难度又增加了许多。几位局领导现场确定了清理方案,分配完任务,便带头抡锹干起来,全局50个突击队员兵分两路,艰难地将淤泥一点点清到路边,再从路边推到路中间集中。这真是一个非常耗费体力的活,没多长时间,大家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看到3个瘦弱的女领导都在不停地挥动着铁锹,大家伙深受感染,拧着劲坚持住。我心里默念着“人怕活多,活怕人干”“人怕活多,活怕人干”......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当人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在精神上先输了一半,接下来是各种退缩的念头不断冒出来,到最后就是气竭力衰,不战自溃。在我军的诸多战斗口号中,我认为最有名的两句:一句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还有一句是“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当面对困难和强敌的时候,首先从精神层面压倒对方,敢于亮剑,这也是解放军能够创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辉煌战史的军魂所在。今天,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的时候,也需要这种敢打硬拼的精神,否则就会被困难吓退、吓倒,变得犹豫和懦弱,失去灵魂和战斗力。

任务实在太重了,单靠人力无法完成,在多次协调指挥部但很难马上调派到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情况下,局领导决定自行雇一台铲车,这一举措大大加快了工作进度。随后,又有多台机械加入,纪检组的同志和武警、消防战士也赶过来支援,我们喜出望外,干劲倍增。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领导们身先土卒给大家带来的力量,几位局领导几乎没有休息过,始终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孝峰亲自跟大家一起干,每当铲车铲不净需要人力往上装的时候,他都挤到前面去带头干,一锹又一锹,一斗又一斗,大家看在眼里,打心里敬重这样的领导。

部队里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既需要指挥员,更需要战斗员。诚然,领导的主要职责在于统筹谋划和协调调度,但当计划拟定、任务分配完毕、要素齐全开始实施的时候,多一个干活的人就多一份力量,尤其是指挥员又担当战斗员的时候,那就是一面旗帜,起到的激励士气、鼓舞军心的作用不可估量。

8月21日,星期五,晴

今天的任务是入户帮群众清淤。我们的任务区在河岗3组一段,分成几个小组逐户清理。

昨天,在大家看来几乎已经是我们能够承受的工作极限了。但如果跟今天的任务相比,我认为那简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前两天虽然也很累,但至少是在蓝天白云之下,脚踏着水泥路面,呼吸的是相对清新的空气,但今天我们进入的是被水浸泡过的阴暗潮湿的屋内、猪圈里、粪池边,到处是饿急眼了的花脚蚊,时不时遇到已经发臭的死鸡死鸭死耗子,还有癞蛤蟆,以及被水泡过后的被褥、玉米面等散发出来的“古怪”味道,正应了那句话:越深入越具体。

今天我被安排跟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的同志一个组,加强他们男同志的力量。我们首先被带到一户只有两个老人居住的三间小瓦房。这一片住着很多人家,外面是农田,再往外是河堤,下面就是河道,直线距离也就100多米,这次洪水,他们这一片是首当其“冲”被淹的,其受灾程度可想而知。

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站立在卧室门外,手足无措,清理出来的一小片地方摆放着一个冰箱和一个冰柜,不是很宽的干坎上摆放着一辆小电动三轮车、一辆人力三轮车、两床晒垫,它们全都陷在厚厚的淤泥里。再往阴暗的屋里瞅,什么都有,电视柜、桌子、混乱不堪的床、斜倒在墙上的柜子、被水冲进屋里的树根、木材棍棒、倒塌的砖墙......伴随着飞舞的蚊虫和阵阵恶臭,直往脑门里窜。此情此景,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是“这样的房子还有抢救的必要吗,干脆放弃算了”。老人不停地念叨:“感谢你们哦,没得你们啊我们简直不晓得咋整喽!”让我没想到的是,平时十分注重装容仪态的促进中心毛婧主任毫不犹豫地踩进屋里,她察看了一圈,出来后说:只有先把杂物些清出来才好清淤泥。

好吧,人家大美女都不嫌脏、不嫌臭,我们男同志还有啥讲究的。我和促进中心的倪江、杨师傅进去,先把靠门边的大件东西从淤泥里抠出来,再抬出来,茶几、电视柜、饮水机、取暖器,大都一抠就烂了,我们小心避开玻璃渣子,一点儿一点儿往外搬运,然后是半埋在泥里的各种塑料袋子,里面装着老人们放的衣物、鞋子以及各种不明物品,再把床上的被子、床单、电热毯、棉花褥子一层一层扯起来、拖出去,最后再把已经泡烂的木床撕成小块抱出去。老人最惦记的半桶清油也在床下找到了,我们搬出来给他放在已经挪靠到墙边的冰箱旁,还有一本红色的已经泡烂但封皮还完好的产权证,老人踏实多了。外屋杂物清理完了,又开始清理里屋。里屋的情况更糟糕,一张床和床垫被水冲倒后几乎是立在墙上,满地都是各种衣服、裤子、鞋以及杂物。在征得老人同意后,找来斧头,将已经泡坏的床拆掉再一点一点儿传递出去。这个过程中,我身上已经被蚊子咬了5、6个包,奇痒难忍,只好隔一会儿请同事帮我使劲挠挠。

其他人也是一样,身上都挂了彩,但大家没有叫苦喊累,自顾自的埋头苦干。

之后,我们又先后转战了5户人家,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今天还有几个插曲。

一个是我们第一家刚开始的时候,草坝镇均田村的党员突击队就来支援我们了,有支部书记、妇女代表、人大代表和普通群众,一共有5个人。说实话,论气力、论吃苦我们都不如他们,他们是真当自个儿家的事来干,我们或多或少还是抱着帮忙能帮多少帮多少的心态。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的那么快、那么好。

第二个是第一家清理工作刚开始没多久,曹局长安排人打电话给毛主任,要调我和另外一个男同事去支援另外一个地方,那时候村里的工作队还没过来,如果我们走了,这边的工作就难以推进,毕竟搬运东西这种活主要还要靠男同志,后来曹局长亲自过来看,发现我们的任务确实也很重,连她都留下来支援我们了。我认为这里面涉及一个认识和心态上的问题,也是这几天来的一个真实感受,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的活最重、干得最多,认为别人的工作要轻巧一些。事实上,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我们这个组,我当时也认为肯定是最重的,但后来其他组的突击队汇合后才知道,他们有清猪圈的、有清厕所的,等等。团队工作,首要是团结,主动靠前、主动替补既是境界也是风格。当新兵时我的山东班长常说:今天分配的任务就这么多,谁偷懒少干一份,大家就要帮他多干一份。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认识从“帮别人干转变为干自己的”,我想很多事就都好办了。我看到不少第一天还有点扭扭捏捏下不去脚、下不去手的女同志今天已经甩开膀子干了,也不在乎满身、满脸的泥浆子了。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对一些从小在城市长大或多年没有干过重体力活的人来说,突然面对这种场面和工作,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这就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真实写照。

第三个是均田突击队里的一位大哥,他是队上动员来的普通群众,跟我们在一起,总有些拘谨,印象中他几乎没有跟我们说过话,就是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干,而且是最累的活都抢着干,满头大汗还面带笑容,我提醒过他几次休息一会儿,他倒是嗯了一声,但手里的活依然没停。太朴实了,我觉得他能当三、四个我。我们庆幸有他的存在,正如我们党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我们党员来说,身处这样的环境、经历这样的事,可能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和“炼钢炉”。

8月22日,星期六,晴

按照区上统一安排,今天我局的突击队休整一天。

如果抗洪保堤的战斗是防守战的话,那么救灾善后的工作就像歼灭战。一个是守堤如守城,决堤如破城,必须集火反击,一鼓而下,压稳阵脚。一个是运动歼敌,需要各个击破,彻底剿灭。相比而言,后者更难,更磨人。这就好比真正打仗的时候,一场战役短则三、五天长则三、五月就基本结束了,但重建和恢复却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道理一样。

我以前不太喜欢多难兴邦这句话,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谁不想过安稳日子,谁不希望无灾无难,平平安安。但现实确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5.12、4.20再到8.18大洪灾,雅安人民经历了太多苦难了,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精神财富,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我想,多难兴邦主要体现在对一个民族性格的塑造上。勤劳、坚韧、隐忍、聪明,这是全世界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评价。前天在河岗三组一户人家帮清淤时,他家的老爷子就很淡定,这是一个久经世事、饱受沧桑过的老人表现出的沉稳和超然。是啊,再难还有生如蝼蚁命如草芥的旧社会难吗?再难还有粮食关的时候难吗?今天我们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致富奔康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现在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打不倒、压不垮英雄的中华儿女,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一定会克服眼前的艰难困苦,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