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成都观察 青纯

走进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巷,踏入社区家电维修中心的门店,货架上摆放着磁带播放器,店里还摆放着许多其他小家电:收音机、热水壶、台灯、看得出已经有些年头的电饭煲......“我们社区里有很多老人舍不得扔东西,把已经在家保留了很久的老物件也拿过来维修。”家电维修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田永森热情地介绍。

这家家电维修中心是入驻金牛区荷花池街道城隍庙社区“融益圈”平台的企业之一,“融益圈”是荷花池街道城隍庙社区搭建的平台,2021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社区通过这个平台招引优质企业进来,为居民解决问题或提供服务。

目前,平台已经合作有10家企业服务商,近期还将会继续签约4家服务商。“融益圈”通过第三平台招引优质企业的形式,打开了社区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的新路径。近日,川观新闻记者来到城隍庙社区进行了探访。

连接企业与居民、商业与服务的“圈”

这条新路径的探索始于2018年,企业想要走进社区,居民们也希望出门就可以买到日常用品。

“我们可以来提供一个供需对接的平台。”城隍庙社区党委书记张月介绍平台创立的初衷。

于是,城隍庙社区探索性地组织了一场爱心义卖,联动社区内四五十家商家,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将商品卖给居民们,这场为期3天的爱心义卖共实现了5万多的营收,也为社区基金筹得了“第一桶金”。居民们认为商品价格优惠,出门就能买到也十分便利;企业获得了可观的营业额,也十分乐意为社区基金助力。

这次义卖会将企业与居民连接起来,也为企业搭建了参与社区公益的平台。2021年10月,“融益圈”社区产业服务平台正式搭建起来,社区携手入驻平台的企业,把一条业态较为杂乱的街道改造成为特色美食街。

顺着成华巷再往里走,是城隍庙的社区食堂,自2021年10月开业后,解决了许多老人吃饭难的问题。目前在社区食堂用餐的老人有200多位。社区还会举办美食品鉴、冬至包饺子、老年培训教育等活动。在连接起商业与服务的同时,也让居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家电维修是社区4月初启动的项目,目前也十分火爆。“我们会为75岁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家电维修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田永森说道。在免费上门检测的过程中,团队也发现了许多老人家里的插线板接触不良、电源开关火花、热水器漏气等安全隐患问题,这项服务被许多居民点赞,被称作是真正的“暖心服务”。

成华巷街道的两旁还有一些卖蔬菜水果的小店,未来也会通过“融益圈”这个平台整合起来,与阿坝的生鲜产业对接,为居民们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同时,这里还会入驻新的家政服务企业,变身为一条充满市井生活味道、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便民巷。

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生态圈”

“融益圈”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区商业的片区谋划,各类企业在这里以微观业态的形式生长起来,实现了社区造血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开始以公益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但渐渐发现没有造血能力的社区服务难以持续下去。”融益圈社区产业服务平台负责人苟晓川说,他们在实践中看到了社区居民的各类需求,对接上做企业服务积累下来的几千家企业资源,搭建起社区服务平台。

这是一个社区发展治理创的新思路,即通过平台化模式对外“招商引资”,以“公益+商业”模式,引入能够满足社区各类需求的优质一手资源,所有产业项目收益按照协议约定比例进入社区基金,用于解决社区问题、拓展公共服务,实现社区发展,为持续优化社区治理提供物质支撑。

社区会以什么标准来挑选入驻的企业?“有资金,有实力。”苟晓川坚定地说道。城隍庙社区没有给入驻平台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或补贴,他们认为,只有让企业自己投入资金,才能调动起他们经营的积极性,与社区产生更深度的联系,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个挑选企业的标准是理念,入驻“融益圈”的企业需要承担起社区治理主体责任,有责任意识,认领民生项目。

同时,社区开设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给工商税务、年审办理的服务,这样一种“有来有往”的关系,实现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也为平台的可持续运营提供了支持。各服务板块还可解决部分社区特殊人群再就业问题,实现社区人和地区的双发展。

目前,城隍庙社区还与入驻的纸业商家一起推出了属于社区的抽纸产品,他们设计了具有城隍庙地理文化元素的插画作为外包装,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居民。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也可以孵化出属于社区自己的产业。

据了解,这款产品将于不久后进行线下铺货,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带货。“很多居民已经在期待了,一直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买到”,张月书记说道。居民可以在消费的同时参与社区公益基金的建设,也增强了他们的社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