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洪瑜

5月16日,成都市区向东出发,驶入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街道现代农业园内,视野豁然开朗。3000亩整齐密集的麦穗在阳光底下泛着金光,7台大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伴着“隆隆”机声,一颗颗麦粒“跳跃”归仓。这片集成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麦田,在接下来7天时间里,将以机械化彻底代替传统的“开镰”刀割,预计收获1200吨小麦。

7台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收割3000亩小麦。 洪瑜 摄

联合收割机将金灿灿的麦粒倾倒入货运车中。  洪瑜 摄

在广袤的麦田里,只见“谷神”联合收割机将金灿灿的麦粒收入“囊中”,“满腹”后再倾倒入货运车中,全程在农机人员操作下一气呵成。“园区从清表、开垦、播种,到施肥管护、收割实现了小麦种植全程宜机化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负责该项目的成都经开产投兴东公司运营策划部部长袁超介绍。

顶佛寺村党委书记李彬看着眼前丰收在望的麦田,也难掩兴奋:“以前这里大多是些低效失管的经果园地,在乡村振兴以及锦绣天府项目建设下,1185户农田实现了统一流转,还田种粮。”李彬说,去年该片区开始种高粱、水稻,今年头一年种小麦,“麦穗又高又密,估计产量不错,以粮油作物生产带动全村整体就业,助力增收。”

以往的“小田”变“大田”,换来小麦绵延成片,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这里是我区高标准农田改良区域。”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在落实耕地“非粮化”整治过程中,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推进低产低效经果林地腾退改造,提升粮食产能,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该片区域种植管理负责人、中化现代农业四川公司谢新闻拾起一撮麦穗,放在手中搓一搓、掂一掂,欣喜地说道:“麦粒大而饱满,亩产预计在 400 公斤,在成都片区,这样千亩规模小麦单产中可以说是高产了!”在他看来,小麦高产的“秘诀”源于全程科学化种植、机械化操作。

“成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小麦种植其实并不那么‘友好’。成都气候潮湿,易引起小麦病虫害,而且土壤大多偏黏湿,不够疏松,透气性较差。”谢新闻说,今年3月份正是小麦灌浆时,干旱没有雨水,园区通过测土配方科学追肥、无人机浇灌等多种方式,保证了小麦的丰产丰收。

“估算下来,小麦亩均投入700多元,较传统种植方式减少了至少100多元的投入。”谢新闻说,该片区种植的绵麦902号小麦,属优质弱筋品种,将用于酿酒,制作糕点、酥性饼干等食品。而收割后的小麦秸秆将直接还田,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粮食生产一茬接一茬。东安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白雪介绍,目前园区正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小麦收割后将种上2800亩玉米、1000亩水稻等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