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桃

小王是名乡镇干部,参加工作时间虽短,但却踌躇满志,一心扎根基层,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最近小王感到十分困惑,分明是惠民好事,向群众宣传政策、动员大家参与时,群众总有牢骚话。这让小王很烦心,以致和群众话不投机,结果任务推进不顺,工作开展遇到难题。

俗话说,人不平则鸣。善听不仅是修养,更能获得信任,了解他人心声,把握问题症结。作为基层干部,常和群众打交道,听群众发牢骚是常事。然而,有的干部视“牢骚话”为杂音,认为是群众对干部的抵触的表现。面对群众发牢骚,不是耐心倾听,而是一顿回怼。如此一来,群众就会有话不敢说,当面不说背后说。因此,干部就不能真实了解群众想法,干群关系也就脱离开来。

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穿鞋的人才知道。落实方针政策,落地惠民举措,基层是“最后一公里”,群众是最终落脚点。政策是否切中需求,落地是否抓得实在,群众是“穿鞋之人”,他们最具发言权。群众的“牢骚话”,也许听上去逆耳刺耳,但却是现实的镜子,里面装满社会的现状,照映出群众的诉求,触及到存在的问题。因此,不能轻拒和抵触“牢骚话”,反而要敞开心胸,品味牢骚辨民情察民意。

密切干部关系,深化“鱼水情”,不妨当忠实听众,多听听群众“牢骚话”。在倾听中缩短群众距离,获得群众信任,方能与群众站在一线、想在一块、干在一起。对待群众“牢骚话”,应当摆正态度当学生,换位思考多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群众为什么“发牢骚”,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进而探究群众有何诉求。摸清获准民情民意,才能想民之所想,为民之所盼,切准为民谋幸福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