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樊邦平 吴晓铃 袁敏 袁城霖

    三清庙村的茶叶迎来丰收 伍胡榕 摄

“一亩地租给蜀韵公司收了租金400元,到公司的基地采茶挣了5000元,自己种4亩茶卖了8000元,蜀韵公司发放利润分红300元,今年仅靠茶叶一项,一家便净入13700元。”

8月6日,伴随夏茶采摘的收尾,万源市固军镇三清庙村数千亩的富硒绿茶进入了修整时节,得闲的5组村民胡明亮和老伴在家算起今年茶叶收益账时喜不自禁。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三清庙村属国家级贫困村,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90人,为了走出一条符合偏远山区脱贫的新路子,该村引入茶叶产业,建立了“一茶多收”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既收茶园租金钱,还挣采茶务工钱,更赚卖茶生意钱,巧算茶叶账,让三清庙村走上了致富之路。

靠山吃山 贫困村种绿茶实现“一茶多收”

平均海拔900余米的三清庙村多为高山坡地,无大规模成片土地,长期以来,村民只能种植传统粮油作物,靠天吃饭,收入来源单一,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0.8%。

十余年前,万源市开始大力发展富硒茶产业,瞅准机会的三清庙村立即引进了一批茶苗,希望村民参与种植,但却遭到了拒绝。

“种茶有风险,万一亏本了,连饭都没有吃的。”胡明亮是当初拒绝的村民之一,他向记者回忆,当时没有能人带动,没有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家担心亏本。

关键时刻,邻村的种茶能手胡云海走上了前台,他自筹资金在村上流转了土地,并成立了蜀韵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百余亩茶叶基地起步,一步一做大高山绿茶规模。

    鸟瞰三清庙村茶园  谢长智 摄

“我们同蜀韵公司达成了合作,村上帮忙争取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公司要负责全村茶产业的带动,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务工,并在茶叶销售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返还给困难群众,同时还要负责村民的茶叶种植技术指导。”三清庙村村委会主任郑章学告诉记者,全村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了全村村民种茶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一茶多收”的格局。

一茶多收,即三清庙村的茶叶产业能为村民带来至少四项收益,蜀韵公司流转了村民2000亩地,每亩要支付流转费用400元,公司每年还要为困难群众发放数百元的利益分红,村民到公司的茶叶基地务工,每年可挣3000余元,村民跟着公司种茶叶,自家茶园平均每年可赚2000元,由此,一叶绿茶激活了全村脱贫攻坚一盘棋。

    三清庙村村民胡明亮家的精准帮扶明白卡(樊邦平摄影)

截至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农民自种面积达到2000亩,全村90%的土地都种上了茶叶。依靠茶叶,全村一年户均增收可达8000元左右,并在2017年摘掉了穷帽。

“一茶多吃” 农业村要吃旅游饭

8月6日,记者行走三清庙村,在5组,看到一个独特的施工工地:工人们正在山边凿洞。

“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茶叶酒酿造基地。”在工地旁检查工作的三清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洪波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村上引进开工的重大项目,业主将在这里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一个川东北地区独有的茶叶酿酒厂,把村上的茶叶加工成为美酒。

因为茶叶种植面积大,风景好,近年来三清庙村已成为万源市的乡村旅游知名村,尤其是每年春夏两季,都有数千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采茶乐趣,踏青避暑。

    依靠种茶,三清庙村村民陈大明一家实现脱贫,住上了新房。樊邦平 摄

涌入的游客带来了人气,也给村上带来思考:如何把游客留下,让游客掏更多的钱来消费?

“作为一个农产品,茶叶价格难免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而跌宕起伏。”杨洪波告诉记者,为了拓宽村民的致富道路,减少茶叶经营风险,三年前,三清庙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一茶多吃,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以茶为媒,搞乡村旅游,让全村吃上旅游饭。

“目前村上已有两家较大型的乡村酒店,5家农家乐,住宿床位已有50张,前期,村上已争取到1000万元财政资金,就地将2200亩茶园打造成为了观光园区,但这还不够。”杨洪波告诉记者,下一步,三清庙村将整合村上已有的溶洞、悬棺等原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一个以茶为主题,以康养独家为特色的旅游名村,通过一茶多吃,每年再为每户村民增加一万元的收益。

本期“百县千村行 打卡赢好礼”的暗号是↓↓↓ 

 高山绿茶

 快去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