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北川 川观新闻记者 郝勇

近日,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在西北高原某地举行,14年前打通“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第一条“生命通道”的那支抢险队伍,作为60余家参演救援队伍之一亮相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现场。

参演队伍集结演习现场。

演习模拟了西北高原某地发生7.5级地震,导致出现房屋倒塌、路桥损毁、化工品泄露燃烧等各类险情,应急演练队伍快速反应,赶赴演习现场实施救援抢险。

中国安能救援成都基地投入人员91人、装备35套(台)参加演习。这支前身为原武警水电三总队第九支队的救援队伍,曾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冒着余震塌方的危险,历时73个小时,率先打通了马尔康至汶川的第一条“生命通道”。14年过去了,虽然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支队伍依然奋战在国家重大自然灾害抢险的最前沿。

原武警水电三总队第九支队救援队伍,曾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率先打通马尔康至汶川的第一条“生命通道”。(资料图片 中国安能救援成都基地 供图)

此次演习,在中国安能救援队伍参演的4个课目中,除地震救援中常见的塌方体剥离、水电站排险外,还新增了货运班列倾覆吊装、对天然气管道泄露燃烧进行回填掩埋2个课目的实战演习。

演习模拟地震发生后,码放在高处的货物集装箱发生错位、四处散落,参演人员驾驶起重设备迅速落位、利用登高车在30多米的高空进行钢丝绳吊装捆绑,在牵引绳的精准配合下,数十个集装箱在完成“空中转体”后迅速复位。

输油管道泄漏救援演习现场。

(王洪江 王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