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5月10日晚,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院坝中、草坡上,伴随着初夏夜的凉风,该校园艺学院茶学专业2021级的107位同学个个露天而坐,吃西瓜、做抢答,一堂由该校党委副书记张强带来的《农业与农耕文化》耕读课,为大家带来了看“坝坝电影”的体验。

这里近处有绿竹掩映,树木葱茏,而不远的院坝外包围着的就是一大片试验田。“白天忙完农活,晚上‘坝坝电影’,还有西瓜吃,这个耕读实践好有农村生活的感觉。”有同学感叹。

自今年实施《四川农业大学劳动(耕读)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在开展耕读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时代劳动(耕读)教育模式,注重提升教育实效,不仅让学生在田野躬耕中体验农事艰辛,耕有所获,而且让他们在传统农事与现代农业文明中感悟农耕文化,熟悉农业、了解农村、贴近农民,知农爱农,读有所得。

“立地”,在田间地头收获“知农爱农”

依托校内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四川农大耕读教育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出引导学生“知农爱农”这一意图。

茶学专业的学生金佳妍这学期的实践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春季造林整地劳动、牧草栽培地整理及播种、水稻工厂化育秧及管理、果树树种识别、经济林种植园整理劳动、花卉栽培整地与播种……内容广泛,涉及农、林、草、园艺等多个领域,但又无不与农业生产结合紧密。

有意思的是,实践课程期间学生们将体验“昼耕夜读”的生活,每晚还有“大国三农”、世界现代农业、中华农耕文明与巴蜀农耕文化、中国现代农业等专题课程。

学生们在基地劳动。

目前,学校已将耕读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计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所有会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的2021级学生都将在该校的现代农业基地修读该课。

“顶天”,领略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

实践课期间,同学们一周的时间都住在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耕读实践不仅让他们重新认识劳动,同时在这里,他们能近距离领略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和使命。“以前其实不太了解自己的专业,现在发现其实学农是可以干很多实事的。”“只要愿意脚踏实地,在这里有一片广阔天地。”张玲琦和项雯婷两位学生质朴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在基地劳动。

最新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解决多雨带来病害的“葡萄避雨栽培技术”、不仅解决肥水问题而且大大减少人工成本的“果园以草抑草技术”、全球首个人工选育春花枇杷,还有能充分利用物联网、三维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基于5G+人工智能的智慧农场应用与研究……前沿的农业“黑科技”研究在这里生动呈现在同学们眼前。

走进研发基地的樱桃育种圃,如同走进“樱桃王国”,大棚内上千颗品种各异的樱桃挂满枝头。这是过去十余年,川农大师生足迹遍布全国12省(市)、80余市(县)和110个乡镇,收集、鉴定和评价的1000余份樱桃资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创制的樱桃杂交种质。目前保存优异资源和人工创制种质约3000份,初步选育出70余个优良杂种株系。

“通过这些课程,一方面将国内外专业前沿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等引入专业教学,拓宽专业视野;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让学生跟随这些专家学者不仅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同时学习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三农’意识、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四川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康波表示,课程内容还将逐步加强建设,不断完善,把国际国内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内容都植入理论和实践课程中,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现代机具也会让同学们有机会动手尝试。

(图片由四川农业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