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5月9日,在绵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戴着红色绶带的人才代表站在主席台上,接过人才专项资助奖励。当天绵阳共兑现3440万元人才专项资助资金,并向13位人才发放“科技城人才卡”,同时交付首批100套人才公寓。

这是4月初绵阳正式发布“人才十条”政策后首次兑现人才政策资金。“4月发布新政,5月就兑现首批资金,凸显绵阳求贤若渴的诚意与决心,从快、实、便的角度竭力服务人才。”绵阳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绵阳“人才十条”最大的亮点,是将绵阳市级人才专项资金增加到了10亿元,同时首次提出为引进优秀人才发放最高50万元安居补助等政策干货——既有含金量十足的“真招”,也有提升人才体验的各种“细节”。

政策制定出真招

翻阅绵阳“人才十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数字——绵阳提出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同时,绵阳还提出按照“引才门槛低于同类地区,政策待遇高于同类地区”的原则,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低于”“高于”——更清晰地表达了绵阳招引人才的诚意。

出招之真,揽才之诚,还体现在政策的务实性。

围绕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十条”提出培养引进一批产业创新团队和战略科技人才、大规模集聚青年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实施“智汇科技城”柔性引才三项措施,分别直指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核心要点。

突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全市重点产业,大力引进带项目、带资金的团队来绵阳创办科技型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到重大招商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每个入选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可用于人才激励、材料采购、设备购置等。

绵阳还首次提出,支持用人单位赴知名高校和重点城市全职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给予每人最高50万元安居补助。

执行措施不含糊

针对“人才十条”所提及的政策,绵阳逐项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了具体资格条件、申报方式、受理单位、办理流程、办结时限等信息,确保每条政策能制度化、常态化落实。“绵阳市委人才办将牵头组建政策兑现专班,落实专人专岗,让可以享受政策的人才‘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绵阳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绵阳发布人才引进公告,面向全国引进6385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其中,秉承着“用好用活编制”的原则,绵阳拿出3711个带事业编制的岗位,供应往届毕业生选择。尤其是建立市级统筹的“编制池”,以储备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的形式,灵活用人用编,统筹招引、统筹安排,引进人才福利、职称等待遇不变。

这样打破惯性的引才方式,不仅能有效解决用人单位的“燃眉之急”,也有利于人才发展流动。

为让人才“少跑路”,绵阳还组成多支赴外招才引智小分队,于5月起陆续分赴西北、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地区,常态化开展“带岗上门”“带编进校”引才活动。

“今年绵阳的招聘方式很开放很简便,这是吸引我报名的一个很大原因。”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潘森军表示。“针对硕博人才和部分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不限开考比例、免笔试,现场报名、现场考核、现场签约,最大限度简化人才入职程序。”绵阳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绵阳市本级213个事业编制岗位已吸引了7919名硕博人才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