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川观新闻记者 吴浩

视频文案 陈俊 王诗侠 王桃 陈杰慧  剪辑 周芷冰

1989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希望工程”,她是四川首批受资助的学生之一;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火矩接力活动,她成为四川第一位奥运会火炬手;


如今的她,选择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奔跑;


她就是让英。


如今的让英选择了自主创业。受访者供图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共青团四川省委、川观新闻联合推出“青春闪耀时”系列新媒体产品,本期走近被“希望工程”改变命运的让英,回顾她的励志故事。

今年的第24届北京冬奥会,在四川掀起了一股冰雪运动热。而因为第一次有四川运动员参加冬奥会,不少媒体顺势盘点了四川与冬奥会乃至奥运会的渊源。

在这过程中,让英以“四川奥运会火炬传递第一人”的身份,再次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火矩接力活动,赞助商在全球选拔2500名火炬手,来自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的15岁藏族女孩、“希望工程”受助学生让英,经过县、州、省、国家层层选拔,最终与奥运冠军许海峰等人一起成为中国各界的代表,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奥运圣火传递活动,让英由此成为四川第一位奥运会火炬手。

让英在奥运圣火传递时的画面。共青团四川省委供图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希望工程”作为团史上的著名品牌,自然被媒体频繁提及。作为四川最早一批接受帮扶的孩子,让英成为四川省“希望工程”的代表人物之一。五四青年节前夕,我们联系到了让英,此时的她就像当初的火炬手一样,正在创业的路上奔跑着,“每天都很拼。”她笑着说。

让英的老家,在黑水县芦花镇四美村,“那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子,我家在山脚下,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风景很美,但家里太穷了。”让英说,受“希望工程”帮扶之前,自己上学经常要借书本费和学杂费,“这几乎是每次开学前都会做的事”,如果没有借到钱,让英就不会去报名,“怕被同学们笑”。有一次,开学一个多星期家里才把钱凑够,让英也耽误了一个多星期的课程。

1989年年底,“希望工程”在四川开始实施,让英所在的学校被纳入其中,学校给让英报了名。“当时什么都不知道,还以为希望工程就是一个施工队。”让英笑着说,后来知道是资助自己上学的,心里特别高兴,“好几个晚上没睡好,一会儿担心选不上,一会儿又想如果选上了就不用担心学费了。”

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学期40元,“希望工程”总共资助了让英320元学费。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钱”,所以这个数字让英直到现在也记得很清楚,“因为这笔钱,大大减轻了家里的压力。”让英也得以顺利地从小学毕业,进入黑水县中学、成都的中学就读,最后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法学专业。

“没有‘希望工程’,肯定就没有现在的我了。”在让英看来,“希望工程”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了一扇窗。窗里的风景有很多,最美的就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火炬手。这一趟旅程对让英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要知道,在参加火炬手选拔前,让英都没有到过成都,而这一次,她不仅去了首都北京,还去了美国,去了联合国。“我觉得我所有的改变,都源于这段经历。”让英说,“希望工程”把世界呈现在了自己眼前,“我也要努力,将来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如今的让英,在先后告别了公职人员、企业白领等身份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建团百年之际,作为被“希望工程”改变了命运的孩子,让英也分享了自己的奋斗经验,“作为青年人,我觉得‘不忘初心’是首要的,要时刻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这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坚持下去,不轻言放弃。”让英说,同时青年人也一定要脚踏实地,确定目标的时候不能好高骛远,“最好的目标应该是努力跳一下才能达成的那种”,然后务实上进、做好自己。让英说,“当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实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前进了好多好多”,这也是自己奋斗的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