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罗尹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摄影报道

“‘五一’假期来隆昌看石牌坊,不能把它们当作一堆石头看待,上面的历史、文学、美学、建筑学等科学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日前,在隆昌市石牌坊旅游区北关景区内的一处僻静院落,杨徐斌被诸多青石雕刻制品环绕,一说起老祖宗留下来的青石牌坊,他颇为激动:“如果仅仅走马观花地看一圈冰冷的青石,那‘太可惜了’!”

杨徐斌是谁?他是四川通灵石雕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内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参与隆昌一系列现代牌坊的设计与建设。

隆昌城区白庙子生态湿地公园入口处的戗柱牌坊、云峰关森林公园的“魁心点斗”“尚德善学”两座牌坊、古宇湖北入口孔子公园别具一格的八字举折形状的牌坊等,均出自杨徐斌掌舵的通灵石雕公司之手。

隆昌市,偏居川东南的一座小城,却保存有国内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石牌坊群。这17座早在2001年就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坊,有的已有500多年历史,大部分呈念珠状一字排列在曾经连接巴蜀两地的千年古驿道上。它们逶迤成群、古朴典雅、雕刻精细、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也蕴藏着一段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过往。

千百年来,隆昌人以石为基、与石结缘,以独特技艺赋予青石鲜活的生命,把德政文化、廉洁文化、仁爱文化镌刻于青石之上,为冷冰冰的石头附上“灵魂”。朴素的青石“活起来”了!

在文旅融合的当下,古老的石牌坊群焕发出新的生机,隆昌如何让冰冷的石头“活起来”?

“走,我带你看看,现场感受一下!”顶着初夏的阳光,杨徐斌迫不及待要带记者实地去揭秘隆昌现代牌坊的“秘密”。

站在白庙子生态湿地公园入口处,戗柱牌坊是杨徐斌的“得意之作”。

走在牌坊下,精美的雕刻、高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震撼感。戗柱牌坊采用六柱五门结构,底部有六个石礅一字排列,石礅之上插有六根方柱,每根方柱由两面各一根戗柱形成三角支撑,结构紧凑而稳定。

与隆昌所有石牌坊不同的是,戗柱牌坊的16根青石戗柱上飞龙盘绕,雕刻精美,显得十分别致。

“它宽26米、高16米,由80余名雕刻工艺师精雕细琢耗时1年打造完成。”杨徐斌介绍,该座牌坊借鉴参考了五台山龙泉寺牌坊,结合我国传统的木质榫卯结构特点、风格,融于石雕技艺之中,使用了本地上等青石达600立方米,落成总重约1400吨。

离开戗柱牌坊,前往古宇湖北入口孔子公园,一座八字举折形状的景观牌坊造型别致。“不同于其他牌坊的‘一’字形,这座牌坊从侧面看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呈‘八’字行。”杨徐斌形象地比喻:“这座牌坊像苏州园林的窗户,每转换一个角度,两柱之间就有不同的景色呈现其中。”

透过或像花瓶、或像画框的门柱造型,孔子雕像、湖泊水景、环湖松林等景色尽收眼底,四季风景可在“窗”前悬挂。杨徐斌说,潜心学习、大胆创新,才能传承发展青石雕刻技艺的。

如何让朴素的青石“活起来”?另一个解题答案藏在通灵石雕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工厂里。厂内,10多名工人各自忙着雕刻石茶盘、石板画等作品。该公司以青石、子云石等为材,创作的茶盘、摆件等文创产品供不应求。杨徐斌说,从气势恢宏的现代牌坊到精致小巧的青石文创产品,如今,隆昌人仍以青石为基,在传承中创新,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厚重的人文底色赋予青石鲜活的生命,铸就隆昌文旅的“灵魂”,引领隆昌文旅新风尚。

驿道悠长,历史沧桑;牌坊古朴,浩若史书。德政坊、孝子坊、功德坊、百岁坊、节孝坊……或旌表或弘扬或彰显,一座座石牌坊,屹立在千年古驿道上,如一部部立体史书,娓娓讲述着隆昌的前世今生。

这个“五一”,再来一次隆昌,听石牌坊“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