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伍力 南充市公安局供图

5月3日,南充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李青埋头在电脑前,仔细提取分析电子数据。“我们刚刚破获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这是关键一步,能够为案件办理提供技术支撑。”李青说。

扎个马尾,爱说爱笑。如果不是这身警服,让人很难想到李青已是一位从警10年的老刑警。从团伙盗窃案到命案积案,再到新型涉网犯罪,哪里发生重大案件,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研究生毕业后,李青回到家乡南充,成为南充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民警。“我的职责就是让证据说话。”李青说,现场勘验对于破案至关重要,“要努力融合各项新型技术手段,将静态痕迹与动态形象相结合、把宏观环境与微观具象相衔接,用点滴细节证据逐步印刻嫌疑人特征。”

李青参加全省首届刑事技术技能大赛。

有一年,南充市辖三区多个小区相继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被盗现金、物品价值高达30万余元。李青通过现场勘查判断,极有可能是一个盗窃团伙在市区内流窜作案,可以将案件串并侦查。然而,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较强,民警们经过一周多时间连续反复“勘查—研判—检验”的高强度工作,仍然未能明确犯罪嫌疑人身份,案件侦破陷入僵局。

李青没有气馁。她再次梳理一月多来的30余起案件现场,深入分析研判每一起案件的每一例物证。终于,一枚残缺变形的指纹进入了李青的视线。

“就是这样一个之前被忽视的物证,最终成为解密的钥匙。”李青回忆,对这枚指纹反复检验比对后,终于成功锁定一名犯罪嫌疑人。警方依托多种手段深挖扩线,串并主城三区及蓬安、营山等地案件40余起,最终将这个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有的案件侦破会耗时数年乃至更久。2015年的一个深夜,南充一乡镇的某超市发生一起命案,李青和同事接到指令后,连夜驱车3小时赶赴现场。“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场面。”李青摇着头回忆。抵达现场时,凌晨的小乡村漆黑寂静,只有雨水哗啦啦拍打地面,而犯罪现场令人触目惊心。

李青和同事在现场一直鏖战到第二天上午10点。刀伤、雨水中的足迹、带血的钱币、酒瓶上的指纹……这些都能反映出嫌疑人在作案现场的活动轨迹,但经检验鉴定却未能明确犯罪嫌疑人,让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1年、2年、3年……这起积久未破的命案成为李青心里的一道坎,每年都要对该案的物证入库比对检验、反复研判。2020年,公安部组织开展命案积案攻坚,李青再次梳理比对该案物证,通过刑事技术手段以及调查摸排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侦查与比对,民警先后排查2000余人,最终锁定杨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2021年7月,杨某被抓获归案,经民警审讯,杨某对6年前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近年来,传统犯罪加速向网上变异蔓延,给公安机关案件侦查,特别是刑事技术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为适应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技术要求,李青开始努力学习电子证据检验新知识,充分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学习,积极参与多起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办。

在一起部督专案侦办中,李青运用电子物证检验专业技术,查询串并江苏、广东、重庆等多起跨省案件和受害人,并完善证据链条,制作相关思维导图,为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去年10月,由省公安厅和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省首届刑事技术技能大赛经过连续20多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落下帷幕。本次全省首届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共设置电子设备勘验检查、窝点现场勘查、电子数据提取分析、嫌疑人语音识别等8个比赛项目。来自全省21个市(州)公安机关的126名刑事技术民警,要在20多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比赛项目。

最终,南充市公安局局参赛队获得5个单项第一、团体第一名的佳绩。而李青更是夺得个人综合第一名,被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近年来,李青先后参与勘验各类现场320余起,利用痕迹物证直接比中犯罪嫌疑人35人,参与侦破重大刑事案件23起。“我要继续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警徽增光添彩。”李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