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煜 眉山观察 曾永丽 川观新闻记者 王青山

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1年,取得“一网考”全省同类派出所第一名,全省“政法先锋”,全省“一标三实”工作突出集体……近日,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区(甘眉园区)分局象耳派出所又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派出所。

4月27日,记者走进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区(甘眉园区)分局象耳派出所,一个个奖状,一面面锦旗整齐地挂在墙,荣光的背后,是该派出所不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平安聚人心、以和谐暖人心、以服务得人心的真实反映。

象耳派出所位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辖区内有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拥有各类企业88家,是典型的工业园区派出所。

如何立足园区实际,传承发扬“枫桥经验”,象耳派出所用新时代新思维,在全市率先开展“两队一室”改革,在做大做强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案队“三支队伍”,提高警务效能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之举,从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方面做功课,构建了一幅“警民一家亲”的生动画面。

群防群治+网格管理 平安守护不出事

实现辖区平安是派出所工作的根基。为打造平安象耳,象耳派出所本着“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不断创新,大力扩充群防队伍,充分发挥群防队员工作灵活的特点,吸收辖区内党员、平安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热心群众等社会力量,组建反诈联盟、义务巡防队、人民调解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广泛入村开展社会治安宣传防范和基层治理工作。

“平安象耳,我们人人有责。”在群防群治队伍的不断宣传中,辖区人民创建平安环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形成了警民合力,共建平安环境、共享平安家园的良好氛围。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象耳派出所还创新管理模式,借鉴社区网格员的管理模式,将派出所辖区分片成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民警主动承担起基础信息核查更新、单位场所巡查、流动人口登记、矛盾纠纷排查、平安宣传服务等工作,在日常巡逻工作中,重点对网格内的人员构成及相关情况进行摸排,熟悉网格情况,尽量做到对每家每户都有了解,他们甚至对网格内谁喜欢喝酒,谁经常打牌都了如指掌。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一次,象耳派出所接到报警,对方称自己钱包丢失,接警后,社区民警迅速赶到现场,通过查看天网,锁定了嫌疑人,基于网格民警对辖区的了解,民警迅速找到了嫌疑人,并将钱包物归原主,整个案件从接警到破案,不到2小时。

警企共建、群防群治、网格管理,为守护一方平安,象耳派出所不断创新,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群众安心、企业放心的平安之路,连续12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安全生产事故。

主动调解+“回头看” 矛盾化解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看似一件件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秉持“矛盾不上交”理念,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象耳落地生根。

“一般矛盾的形成有它的过程,我们就是要尽早发现苗头隐患,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象耳派出所所长袁智介绍,小矛盾纠纷若不及时化解,就有可能积小成大,越积越深,变成解不开的“死疙瘩”。

为此,象耳派出所深入开展走访摸排,认真分析辖区矛盾纠纷的种类、特点,精准定位辖区矛盾纠纷滋生和增长的根源,主动抓“小微”矛盾化解,从心理建设、心理疏导、矛盾分流上下功夫,在警务工作站高标准打造的心理咨询室,采用社区民警心理开导、专业民警心理咨询、专业医师心理疗愈的“固定+流动三级心理辅导”模式,提前预防介入矛盾纠纷化解,积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小矛盾演变成大纠纷、大案件。

为有效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象耳派出所还从调解队伍上下功夫。一方面充分发挥乡贤、长者的作用,邀请辖区中威望较高的长者、辈分较高的亲属等出面参与调解,多角度的给矛盾双方做思想工作,想方设法将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一方面,主动抓牵头联动,与重点企业、园区国土、综治等相关部门对接,充分运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形成三调联动,形成合力,更公正、更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矛盾化解在最基层。”象耳派出所红旗社区警务室的杨议是四川省百佳社区民警,他坦言,在处理基层矛盾纠纷时,需要反复沟通、协调,有时一次两次还不能彻底化解。

因此,象耳派出所在调解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1357”回访机制,根据矛盾性质和严重性,定期开展回访,对于一些风险等级较高的矛盾,化解的第二天及时回访;对于一些小微矛盾,最多不超过7天回访。在回访机制下,很多矛盾得到切实、有效化解,并不再复发。

“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厂区”……一桩桩矛盾纠纷事件得到及时化解,为象耳镇社会和谐创造了条件,2019年以来,该所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7.3%。

阵地前置+定制服务 暖心便民服务到家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离不开服务不缺位。象耳派出所辖区共有三个社区,在“两队一室”改革中,派出所本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原则,主动将50%的警力往下沉,在三个社区都分别建立社区警务室,由民辅警日常驻点办公。

“人员下沉到群众中,服务群众更高效了。”该派出所负责人介绍,通过与社区融合,将基础业务全部下沉到社区警务室,实行社区民警100%下沉驻点办公,实现了将派出所建在人民群众家门口。如今,社区警务室服务已覆盖了户籍、居住登记、租房备案、线索提供、举报投诉等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象耳派出所也因此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针对园区企业多,项目多的实际,象耳派出所还在社区警务室的基础上,增设了三个警务工作站,作为社区警务室的补充,主要服务三个园区,有针对性地为园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部分园区项目建设多,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口流动大,警务工作站就有针对性的把流动人口管理做实做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防患未然,同时成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背井离乡、压力大等心理问题。

针对部分园区内入驻的企业多,警务工作站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全力进行金融风险排查和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等。

警务跟着民意走,民警围着企业转。象耳派出所不定期开展警企联谊会,广泛征集各个园区企业诉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定制服务,一系列暖心举措让象耳派出所成为了企业的“守护者”。

依托“警务室”“工作站”,一系列精准的便民、便企举措不断推出,象耳派出所社会化评价工作连续几年无群众不满意投诉,群众满意度达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