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罗尹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4月27日,内江市市中区委人才工作会议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召开,总结人才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形势,对人才工作进行了部署。

为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市中区评选出了38名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优秀乡村振兴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以及9个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现场举行了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人才颁奖仪式、人才公寓钥匙交付仪式。


翻开受表扬的各类人才名单,有为打造“学在内江”教育品牌长期耕耘在幼一线的人民教师,有把灾害预警当作一生的事业为之奋斗的专家学者,有投身乡村振兴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制造业能工巧匠。

在内江专注于推动市中区建设多灾种预警示范区的文婉萍,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内江分中心主任,作为市中区优秀青年人才代表,她已成为“新内江人”。去年11月,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内江分中心在新经济产业园正式揭牌以来,文婉萍带领团队完成了呼叫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下一步还将启动运营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心。”文婉萍说。

从深圳回到家乡养殖豪猪的余千平,现在是市中区千千种养殖家庭农场主,也是凌家镇方碑村党支部书记。深耕乡村振兴12年来,余千平的家庭农场成为内江唯一一家香猪规模化养殖家庭农场,年出栏香猪3000余头,年销售额达600余万元。成为优秀乡村振兴人才代表,余千平感到“责任重大”,他正在计划打造方碑村产业展示电商中心和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在扩大种养规模方面,余千平目标明确:“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继续扩大油橄榄、韭菜、香猪等种养殖规模,持续带动农户增收。”

四川东林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械设计技术员刘刚,从事散装物料输送设备的技术设计工作。作为人才工作会议上被表扬的优秀技能人才代表,刘刚在企业工作15年来,从一名技术员逐步成为高级工程师,如今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刘刚表示,作为技能人才,接下来要发挥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为公司转型发展壮大出力。

近年来,市中区在人才数量、人才服务环境、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都取得突破。人才资源总量达9.52万人、年均增长率2.2%;新建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内江分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博士工作站1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户,全区研发经费投入累计达2.4亿元,“600MW(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项目代表内江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们把人才安居作为厚植人才优势、广聚天下英才的重要基础,多措并举拓展人才安居房源。”市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乡村人才公寓、区级人才公寓、园区人才公寓等,目前已供应各类人才安居房源301套,致力于让人才“引得进,住得好,留得住”,营造出“外引回流、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氛围。

会议指出,当前,市中区正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内自同城化建设、内江新区建设等政策机遇叠加期。但如何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该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活力区、现代产业新城、滨水公园城市”,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作支撑和引领,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竞相参与、贡献力量。

接下来,市中区将用好城南新区、内自合作园区、白马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区等重要平台,围绕食品、节能环保、新经济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建设,精准配置人才资源,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努力实现“以产聚人”“以业留人”。

会议强调,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深化与成渝两地和毗邻地区的人才协同,推行“假日专家”“星期天工程师”等引才模式,探索突破地域限制、空间束缚的用才模式,促进各类人才向市中区流动和高效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