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下的高槐村 德阳市旌阳区宣传部供图

德阳观察 周玉琴 王攀 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走,去村里喝咖啡!”4月7日下午,春阳暖煦。“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从德阳市区出发,前往5公里外的旌阳区高槐村。高槐村虽然不大,名气却不小。这里遍布咖啡店、文创工作室,民谣乐队行吟田间,城里人来此寻回乡愁,村民归巢就业创业,被人们称为“众创、共建的诗意田园”。

高槐村完成环境提档升级 焕然一新 德阳市旌阳区宣传部供图

车子一进村口,一幢造型独特、颇具艺术气质的木质建筑便映入眼帘,建筑前树着“旌韵高槐”几个字。顺着干净的柏油村道继续前行,道路两旁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咖啡屋掩映在绿树繁花间,空气里弥漫着一缕缕咖啡的浓香。

高槐村业态之一民谣小院 德阳市旌阳区宣传部供图

采访小分队在村里槐乡河河边选择了一家咖啡小院落座。咖啡小院的老板黄灿,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高槐村人。提起自己的家乡,黄灿的脸上写满了骄傲,“高槐是一个让城里人艳羡,让村里人幸福感爆棚的小山村。”

2014年前,高槐村还是一个市级贫困村。“村民以养殖和种植业为主,村里到处是粪臭味,河里的水是污浊的,一条不到2米宽的机耕道遇到雨天就变成烂泥巴路。”黄灿说,由于地处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条件不好,高槐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转机出现在2014年。那年,第一家“不远咖啡”落户高槐村,吸引了许多城里人来这里休闲,原本默默无闻的高槐村一下火了。随后,数十家乡村咖啡店、家庭农场前来落户。

高槐村景点之一清源桥 摄影王攀

“可以说是开一家火一家。”黄灿看到了其中的商机。2016年,他投入40多万元,把自家农房、鸡舍、菜园改造成一家咖啡小院。黄灿的妻子则专门去成都学习,成为了一名专业咖啡师。开业5年来,黄灿的咖啡小院生意不错,节假日更是一座难求。“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4000多元。”黄灿笑着说。

2019年,高槐村又迎来一场巨变。在旌阳区“全域规划、全域推进、全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全区统筹涉农项目、涉农资金,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多元投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游客在高槐村体验扎染 德阳市旌阳区宣传部供图

作为德阳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当地整合了社会资本、国有平台公司以及涉农项目资金等投入1.12亿元,实施26个项目,对高槐村核心区进行人居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黄灿称,改造后的高槐村完全变了模样,“每家每户的农房都按统一风格打造,村里看不到一片蓝色的彩钢瓦,村道和入户路都进行了硬化、黑化。”

环境的改善加速了业态的聚集。据高槐村党总支书记陈波介绍,目前全村54户经营户中,经营咖啡的就有40多户。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0元。

在咖啡业态的带动下,高槐村聚合新农人,构建“农文旅+众创田园”产业模式,大力引入文创产业。陶艺、木刻、潮扇、织染、皮具等一大批文创工作室入驻,让高槐村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产业生态圈,也让村庄“文艺范儿”十足。

为了维护业态的良性发展,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高槐村还成立了“自管社”,成员由街道办、村委会、新农人、乡村规划师等代表组成。“‘自管社’相当于一个项目审批机构。”陈波介绍说,通过列出的负面清单,“自管社”对新项目的准入和旧项目的拆扩建进行严格把关,让村里的业态尽可能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