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坪区长乐镇,气势不凡的禹王宫见证了古镇的沧桑,成为这座千年古镇历史最好的记录者。3月23日,记者走进长乐镇,探寻禹王宫一路走来的足迹。

穿过熙熙攘攘的长乐场镇,到达幸福街1号。还未进门,方正的大理石碑便进入眼帘,上前端正地刻着“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这便是远近闻名的长乐禹王宫了。

行至大门处,高大牌坊、精美彩绘隐约可见,牌坊上还建有工艺独特带窗的小吊楼。进入门内,古戏楼的架构仍在,整个建筑结构几乎全为砖木,风貌古朴,不少砖头上还能看见“禹王宫”的字样。

“据说像这样有‘禹王宫’字样的砖有近10万块,这些砖与现代建筑用砖相比更宽厚,是现代用砖的2倍大。” 当地老人告诉记者,以前禹王宫大门处还有高大的石拱门,门口有一对小石狮。后来石拱门损坏了,石狮子也不见了。

禹王宫的朝向座北朝南,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式,现存戏楼、廊、前殿、正殿及与前殿相连的东西厢房。戏楼及前殿、东西厢房之间有海漫地坝,建筑面积1552平方米。

禹王宫是长乐镇现存宫庙中相对完好和历史意义最大的,这是当地人普遍的认知。“禹王宫见证了100多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进程,意义非凡。”当地老一辈人介绍说。

翻阅史料发现,禹王宫始建于清庆乙丑年(公元1805年)。清王朝时期,实行“移民垦荒”政策,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10余个省的移民相继来到四川定居,形成了持续时间长达100多年的“湖广填四川”。 根据地域和群体的划分,客家人建起了进行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会馆。湖南、湖北的叫禹王宫,福建的叫天台宫,江西的叫万寿宫,陕西的叫三元宫。禹王宫正是湖广人的会馆。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赋予禹王宫浓厚的历史文化,经时间的沉淀,形成当地乃至高坪独具特色的人文特征、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居民性格等。”高坪区长乐镇党委书记周蜀说,湖广移民不仅带来了气势恢宏的禹王宫,还造就了如今长乐人“讲话像唱歌”的方言。

当地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认为,高坪禹王宫的建筑风格与工艺反映了当地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建造工艺,对研究地方传统工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建筑群虽受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影响,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但其主体结构与基本格局保存尚好,能较好地体现文物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和不可多得的文物财富。

2003年,禹王宫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坪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洪霞 报道